日军主力第五师团回援青岛的消息传到冀南的时候,周卫国等人已经挥到了馆陶,正准备进入鲁西的地界。
接到消息之后周卫国陷入了沉默,要是换了一般的部队的话,周卫国肯定也不会担心什么,但偏偏却是小鬼子的第五师团,这对于青岛城里的部队而言,压力必然大增。
在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战史上,小鬼子真正让中国人忌惮的并不是那些二线守备部队,也不是那些三单位制的野战师团,而是其核心的17个甲种师团。
甲种师团这个专属名词绝对是中国军民刻骨铭心的存在,确切说,这个称呼是在抗战中期才有,指的是日本全面侵华之前,其国内十七个常备师团,包括了“近卫师团”以及第一至第二十师团,不过并不包括“十三”“十五”“十七”“十八”这四个师团番号。
这些师团,都是日本军界的老资格,作战经验丰富装备强。其中很多部队,更是中国抗日战场上的“熟脸”。
此前诸多抗日神剧将不明觉厉的吃瓜群众们给误导了,流氓痞子们可以一边谈恋爱一边逞英雄,高举抗日大旗集结一伙满腔仇恨的隐世英雄就能手榴弹炸飞机,能手撕鬼子了,经常一两位抗日英雄,就能团灭一群日本兵。
但抗日战场毕竟还不在横店,日本军队在中国战场上到底有多么不可一世。在真实的抗日战场上,这些“甲种师团”却处处透着凶悍。
日本甲种师团的第一个可怕之处,就是其凶悍的单兵作战能力。
先说一个基本素质——射击,日本国小资源少,士兵的弹药储备,显然难比英法美德等西方强国,但比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还是要好得多。
中国即使是国民党中央军这样的精锐,训练限额也只有每人十五子弹。而日军是每人一百五十,射击精度更是奇高。
淞沪会战之前,英国军事观察员就给出评价,日本士兵的射击水准,属于A级。
而甲种师团士兵的射击水平,那更是凶悍。
曾在日本关东军服役的作家五味川纯平记载,日本甲种师团的射击要求是“300米外的伏靶,必须要五五中,而且弹着点必须要分布在拳头大的面积内”。
这几乎是优中选优的神枪手标准,在正面战场里,日军就利用这种精确射击能力,多次对中国军队的指挥官实行狙杀。
而在作战意志方面,甲种师团也堪称是最残忍顽强的日军。
以诺门坎战役里的日军第七师团来说,他们虽然遭到苏联优势火力的毁灭打击,却也以负隅顽抗,让苏军蒙受了巨大的伤亡,以至于苏军出“我们简直是在同死人作战”的惊呼。
昆仑关战役的最后阶段,面对兵力绝对优势且拥有榴弹炮的第五军,困兽犹斗的日军第五师团。在军官伤亡惨重的情况下,靠着飞机空投下来的指挥官指挥作战,依然给中国军队造出了近三倍的伤亡。
以至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说过,日军训练之精战力之强举世罕有其匹。这不是恭维,而是事实。
尽管比起西方国家来,日本陆军的装备也许不够看,但是和抗战战场上的中国军队相比,依然还是压倒优势。而“甲种师团”的装备,更是日军里最强。
以“淞沪会战”的日军装备为例,当时一个甲种师团,拥有四个步兵联队,一个兵工联队,一个重炮联队,一个辎重兵联队。全师团轻重机枪650挺,火炮108门,战车24辆,坦克20辆,运输车辆近1000辆。分配到每个步兵连,都至少拥有六挺机枪和六个掷弹筒。
依旧拿而号称“皇军之花”的第五师团为例,全师团28000名士兵,步枪兵只有8000多人,其他都是“机枪手”“掷弹手”“坦克手”等技术兵种。
日军这样的火力水平,即使面对抗战早期装备最精良的中国军队,也是压倒性优势。
而更让当时前线中国军官感到不可思议的,还有日军缜密的情报工作。
理论上,日军侵略中国,在情报准备方面,中国军队应该有先天优势。
但事实上淞沪会战爆前12年,即1925年时,日军参谋本部就对上海至汉口的一线地形,进行了细致的侦察,标注出了所有的登陆地点。
而在惨烈的淞沪会战战场上,奉命驰援上海的74军51师,才走到南京,行迹就被日军掌握,立刻遭到日机轰炸。原本就实力不如人,而情报的滞后,也叫多少中国军队,在面对日军时,已经没有了秘密。
周卫国之所以忌惮第五师团除了以上的原因为,更重要的是陈建中所部和王永波所部都是近半年来组建的新部队,或许他们在武器装备以及战斗意志等方面并不比一般的鬼子兵差多少。
但是比起第五师团这样的超级精锐而言,还是要差上一个等级的。更重要的是,比起火力兵员等因素,八路军和日军只见最大的差距莫过于协同作战能力。
不仅仅是八路军,国军对上日本鬼子也一样,在协同作战方面国军存在绝对的短板。
对此,抗日名将陈诚曾无奈的形容,我们的部队是一师一师的单独作战,不知协同作战,不知挥大军的全部力量,结果几百个师等于一个师。
这句话,的确是对多少中国军队各自为战,伤亡惨重的写照。
反观日军在“协同作战”方面,却是炉火纯青,尤其是其强大的甲种师团,在这方面更是堪称教科书式的存在。
比如淞沪战场上,日军起进攻前,都是先放出观测气球,锁定中国军队方位后,再进行火力打击,然后以战车掩护步兵冲锋。
死战不退的中国军队,也因此蒙受了巨大的伤亡,许多部队甚至还没有看到敌人,就倒在了敌人这种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打击下。
在淞沪战场上,中国军队每小时的死亡动辄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历史上,鲜有前例。
可以说,正是这种战术水平的落后,让当时的中国军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而比起当时中国军队正面战场上“几百个师等于一个师”的情况,日本的甲种师团,哪怕是不同师团的部队,相互间也能打出密切配合。
比如台儿庄战役的尾声阶段,日本第10师团的濑谷支队与第5师团的坂本支队,面对中国军队的重兵打击,却仍然能相互配合,最终突出重围撤退到枣庄地区。
而且即使在战场态势被动的情况下,这两支日军,依然还能在双山潭山等地起反扑,迟滞中国军队的攻势。
面对已经伤亡惨重,仓皇撤退的日本“甲种师团”部队,中国军队依然打得艰难。
现在日军反攻青岛的意志很坚定,也很迫切,因此可以想象到双方一旦交火,那必然是一场生死血战。
以第五师团的战斗力,即便对方此时并不满员,但是依旧可以给城里的八路军守军造成巨大的伤亡。
正因为如此,周卫国并不希望陈建中所部和王永波所部与日军在青岛死磕。
但是他们此时攻占青岛仅仅两天的时间,根本就没时间抢运物资,所以需要部队在外围争取一些时间,无奈之下周卫国只能命令胶东军分区派几个团到西北方向阻击日军回援青岛,其余的部队则是抓紧时间抢运物资,为撤退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