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梦回大明春

关灯
护眼

515【关联交易】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

文渊阁。

蒋冕默默起身,把一封奏疏,递交到杨廷和手中。

杨廷和接过来一看,顿时头大如斗,竟是王渊写的《请改棉法疏》。

毛纪被气得吹胡子瞪眼:“众臣议加棉课,他说改革盐法;众臣议改盐法,他说请加棉课。好说歹说,都是他在说,里里外外就他是好人,此贼竟奸诈至斯也!”

王琼强忍着笑意,已经有点憋不住。

杨一清也是无语,包括他在内,满朝上下都被王渊给涮了。

这事儿本就因欧阳重的《抑棉疏》而起,导致群臣闹着要加棉税。还有心怀叵测者,把矛头直指王渊,甚至打算趁势攻击物理学派,更意图纠集反对所有心学派系。

许多在朝为官的心学弟子,都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感。

谁知,王渊突然神来一笔,把关注焦点引到改革盐法上。

盐法可比棉法重要无数倍,杨廷和顿时被将了一军,舆论旋涡也因此转移,王渊和心学各派瞬间跳出困局。

跳出来还不算完事儿,又顺势一脚给踢回去。

杨廷和本想继续拖延时间,拖到无人关注改革盐政。可王渊却不给机会,竟然主动提起加棉税的事情。

谁都知道,王渊的工厂产量最高,一旦大幅增加棉税,王渊受到的损失最大。这等于为了朝廷社稷,王渊狠心砍自己一刀。

反观杨廷和,竟然还在为是否改革盐法而犹豫。

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王琼说道:“满朝非议,若再不改,我等阁臣皆为尸位素餐之辈。”

杨一清不吭声,他只是次辅,有辅顶着怕个毛?

杨廷和枯坐良久,意兴阑珊道:“这个王若虚,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翻阅史书,杨廷和真不是啥政斗高手,也就正德刚死、嘉靖未至之时,突然力干翻主要政敌,嘉靖登基之后便昏招迭出。

杨廷和总是考虑太多,又要权力,又要好处,还要名声,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儿?他当权臣却没有魄力,他当奸臣又爱惜羽毛,他当社稷之臣必受派系掣肘,这就导致他在嘉靖朝的操作让人看不懂。

归根结底,杨廷和的政治目标不清晰。

刘瑾在时,杨廷和的政治目标是斗倒刘瑾;江彬在时,杨廷和的政治目标是斗倒江彬。有两个大反派在那儿立着,文官们自然跟着他混,文官的内部矛盾也能压下去。

江彬死后,杨廷和的政敌变成王渊,可王渊很多时候主动退让,根本就不愿搞什么正面冲突。

于是,杨廷和就不知道自己该干嘛了,团结在他身边的文官也自动分化。

“要革新盐法吗?”蒋冕问。

杨廷和苦涩道:“不改,也得改了。”

杨廷和是一个很要脸的人,他必须保持自己完美无缺的清流形象。可压着不改盐法,已经大失人望,现在王渊主动要求加棉税,更是从品德层面把杨廷和踩下去。

杨廷和怎么还敢装死?

但他现在支持改革盐政,却又等于哑巴吃黄连,因为该丢的声望已经丢了。即便盐法改革成功,杨廷和作为辅累加政绩,百官心里也会把功劳算在王渊头上。

杨廷和感觉好累,自己要脸,王渊却不要脸,这政斗还怎么玩得下去?

正常的文官,随便遭受几次弹劾,都会吓得隔三差五请辞。而那王二郎,从做官到现在,弹劾奏章恐怕有上千封了吧,这货还没皮没脸的蹦跶得欢呢。

被弹劾上千次,还没有遭到罢官,换成常人铁定是奸臣、佞臣,杨廷和根本不怕这种敌人。偏偏王渊毁誉参半,怨恨的人多,吹捧的人也多,而且还有无数实打实的功绩傍身。

更可恶的是,心学异军突起,心学思想迅速传播,心学门徒都在支持王渊,靠舆论“蛊惑”了许多中低层官员和年轻士子!

杨廷和很想指着王渊的鼻子大骂:“年轻人不讲武德,欺负我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传统文官必须守规矩,守规矩你就输了,如果我这次力,一封弹劾奏章就让你滚蛋!”

不要笑话,真是这个道理。

王渊的工厂搞那么大,直接加剧山东和江南的粮荒,只这一件事情就能让王渊丢官。因为官员不许经商,就算是让家仆经营,做大之后也会成为致命弱点。

只可惜王渊不讲武德,对弹劾奏章视而不见,连辞职的样子都懒得做,皇帝还始终罩着予以纵容。

这次,王渊甚至拿自己的政治弱点,主动对着自己开刀。于情于理,王渊早就该这样做了,但真做出来反而获得赞誉,反而从道德上把杨廷和压下去。

就好像恶棍改过自新,反而获得社会赞赏,反而把不敢做好事的普通人比下去。

哪有这样的混账道理?

在文渊阁枯坐一上午,杨廷和突然对次辅杨一清说:“盐政积弊已深,必须改革新法。在改革之前,需派部院官巡视盐政,免得奸商趁机闹出乱子。”

杨一清点头道:“正该如此。”

杨廷和询问道:“令左副都御史杨旦,提督两淮盐务如何?”

“可……”杨一清突然停顿,用异样的眼光,重重看了杨廷和一眼,随即笑道,“可也。两淮盐务提督,职责重大,不经过廷议吗?”

杨廷和说:“不用,我认为杨晋叔(杨旦)能够胜任。”

杨一清又问王琼:“德华有何意见?”

王琼冷笑:“二位已经议定,我又何须多嘴?”

辅和次辅,就这样达成交易,政敌王琼选择隔岸观火。

……

王宅。

严嵩摇头感慨道:“这位杨阁老,又想要名,又想得利,他真把天下人当傻子吗?”

“除此之外,他还能怎么做?”王渊笑着说。

左副都御史杨旦,就是王渊高中状元时,带着王渊骑马簪花游街那位,当时杨旦还只是顺天府尹。

杨廷和、杨一清两人,刚刚达成的幕后交易,执行者便是被任命为两淮盐务提督的杨旦。

各地盐政贪腐成风,朝廷必须不定期派人巡查。官太小了查不动,只有都御使、侍郎级别的,才能在巡查当中收到效果。因此,“提督盐务”又俗称“巡盐部院”,部特指六部侍郎,院特指都察院都御史。

杨旦表面被派去巡查两淮盐务,其实是给囤户们兜底的。

即在正式改革盐法之前,让那些炒“盐引期货”的囤户,赶紧再官商勾结捞一笔,别被新盐法给突然套牢。

而且,只帮杨党罩着的囤户,不管其他囤户的死活。

就像王渊不怕泄露新盐法消息,杨廷和也不怕泄露消息。其他囤户想要解套,必须有盐运司官员配合,而被派出去的杨旦,正好可以压住盐运司。除了杨党罩着的囤户,其他囤户根本别想从盐运司支盐,支不了盐就没法解套!

次辅杨一清,之所以答应帮忙,是因为他也有利益牵扯其中。

杨一清成长于广东,并且在广东考科举,部分族人参与海贸;同时他还祖籍云南,儿子回老家占了不少良田。但他的主要家业却在镇江,靠支持囤户也捞了不少。

杨旦巡查盐务的时候,自然会把杨一清支持的囤户也照顾了。

杨党及其罩着的囤户,还有杨一清罩着的囤户,因为这次官商操作,又可狠狠大捞一笔。

而依附其他权贵的囤户,只能傻乎乎看着,把杨廷和恨到了骨子里。

其实他们更应该仇恨王渊才对,可内部叛徒总是比外部敌人更可恶的。

这新盐法还没实施呢,囤户内部就自行分裂了,不可能再抱团抵制新盐法。

杨廷和这个操作虽然徇私,却实际有利于推行新盐法,可以减轻很多改革阻力。

其实,即便新盐法实施,囤户依旧有得赚,而且比散户赚得更多。但他们无法再控制市场,无法再坐收渔利,无法再买空卖空,必须参与到实物交易当中。

这等于把一帮玩金融的,生生逼成搞贸易的!

杨廷和这种玩法,会得罪很多权贵,但可团结自己的派系官员。他终于战略收缩了,不再强求更多人支持,只顾维系自己的基本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