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关灯
护眼

第274章 热泪盈眶(8000字)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映入常校长眼帘的新闻标题是:

《顾陆|以文化自信,筑牢强国复兴精神之基》

这标题起得也太夸张了,常校长再一看[来源:新夏社网],官网定的调子啊!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常校长点开新闻。没错,是这个味,太正了。

官媒的文章,特别是视角拉这么大,开头看不出顾陆的影子是应该的。

[在推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青年是根本动力。

新时代有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必须拥有更新颖的智慧和更大的勇气,完成时代的责任。

如今,作家群体中,年龄较小的“90后”率先登场。

顾陆,是一位“90后”,2012年进入雾都第八中学。从高中生涯开始,在学校的积极配合之下,他更努力的进行创作。

《聊斋新义·双灯》荣获蒲松龄短篇文学奖,《小王子》销量突破八十万,成为千禧年后最畅销的童话作品。《平面国》销量突破五十万,成为销量最佳的科普作品。

如今已成为国内文坛中流砥柱。今年5月创办的校刊《少年》,开刊文《少年中国说》更是展现出现时代的青年,新的风采。

他说“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

他说“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

他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他说“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顾陆说”是90后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夏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全世界都讲究按资排辈,作家圈更是比较明显的地方。顾陆代表作是有了,但年龄太小。

现在新夏社认定“国内文坛中流砥柱”。一句评价,可抵十年资历。

常校长本来是站着弯着腰操作鼠标,但看完新夏社的文章,要扶桌,慢慢坐下。

歇会,因为他担心自己太激动一下子厥过去。

他万万没想到,原本只是想顾陆做一颗子弹,配合上级方针,在合适时射出。

没曾想顾陆变成了“小胖子”,你若问什么是小胖子,就是小男孩和胖子组合。

常校长虽未来得及看《少年中国说》,但就文中列出来的几段,足以让五十多岁的常校长,都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万丈。

“难怪,难怪顾陆这么小的年龄,对社会的科技发展,以及养老等问题有深刻的了解。原来他真的是为华夏复兴而学习!”

很好,常校长就自动忽略了,实际上顾陆并没怎么学习。

不对!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2012年进入雾都第八中学。从上高中开始……”学校上新夏社了。

现在不是上雾都电视台新闻的事了……

伴随着官媒的报道,《少年中国说》被大范围转载。

带来直接的反应是什么呢?现实的反馈也非常明显。

搞一件现实的事情来说,钢城实验校里。

钢实是很有趣的一所初中。

你要说师资力量,也比不上顾陆就读的三十七中初中部。

但钢实却是渡口区唯一一个可以保送学生直升大学的初中。

所以很难给这学校找个定位。

“张洪你真的碉堡了!”

初三的张洪一走进学校,班上全部同学都轰动了。

他往下看了看,“你骗人,明明没有爆。”

“?”同学一时没反应过来。

再想问什么事,班主任就来了。班级里瞬间就老实了。

“张洪,现在去校长办公室一趟。”班主任说。

校长办公室?一个学生去干什么,张洪非常懵逼,且有点害怕。

“放心,是好事,你的文章上《少年》了是不是?”班主任问。

“没错。”张洪点头。

“那就对了,”班主任说,“据调查,你是《少年》首刊里唯一的初中生,校长是想夸奖你。”

虽然张洪也觉得自己很牛逼,但动静这么大吗?连校长都惊动了。

“我要带上校刊吗?”张洪小心翼翼的问。

“你有《少年》?”班主任愣住。

这什么话,张洪点头,“过稿了,就寄给我了一本。”

“带上带上,必须带上。”班主任感叹班上孩子的幸运。

《少年》首刊只印了一千多册。

刊物社事先谈好的雾都高中们,就分走了七百多册。

剩下的伴随着互联网的轰动,早就被“瓜分”,许多外省的高中校领导是托关系找人脉的弄一本。

伱要问外省的高中拿《少年》作甚?原因很简单,因为八中校刊事件,要被国家教育部门和宣传部门当标杆了。

高中不跟着国家走,那跟着谁走?因此必须找一本原刊来学习。

好比钢实的校长就想搞一本,可根本弄不到。

张洪跟随着班主任离开教室,全班同学的目光,瞬间让他感觉自己到达了巅峰。好的,《少年》的含金量,在此刻被具现化。

除此之外,被具现化的还有常校长的仕途。

“好好好,没问题。要十本《少年》……我尽量,尽量。这也没办法加印。”

当然没办法加印,物以稀为贵,常校长太懂了。

“保证完成任务,我没问题。”

“采访的话——顾陆同学还是要以学习为主。”

“要为顾陆同学在两年后提供保送,关于这一点,复旦大学也说过。”

“《少年中国说》有可能会上参考消息?”

第二天常校长接到了非常多的电话。

有市教育部门的,还有国家宣传部门的,也有各地大学。

身为作家,顾陆还并未达到被大学哄抢的地步。但《少年中国说》都是官方盖章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夏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哄抢还等什么?

当然也有媒体,《参考消息》是什么样的新闻报?是广大群众不怎么熟悉,但公务员无比熟悉的新闻报纸。

创立之初,目的是什么?是教员说“见世面”。

忙碌,非常忙碌,已经到下午了,但连早中饭都没吃。

他都和胡主任一样忙碌了。

不过这才真的是忙碌,并快乐着。

互联网上的动静是看的见的,很多看不见的地方,《少年中国说》一样在狂奔。

而发生的另一件事,加剧了热度,也是表明影响力开始从线上转移到线下。

发生在四九城。

好的作品对人是有绝对吸引力的。好似作者都很喜欢安利自己喜欢的作品。

同样,看见了好的文章,也感觉和猫挠一般,想快点分享。

这样的人包括中戏的校长。他拿着演讲稿,左看右看不满意。再转念一想,哦原来不是对稿件不满,而是没读到想读的。

什么是想读的?早上在新夏社刚瞧见的少年志气!

想了想,校长宋思源决定改一改。

上过中戏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吧,五月份下旬有著名的“五月青春艺术节”。中戏也不愧为是电影大学三巨头之一。活动包括歌手大赛、歌剧进校园、体育大会等等项目。

啧啧,都不敢想象中戏学生吃得有多好。再加上昌平校区去年十二月份投入使用,因此在新校区的首次举办,也有“纳新”的含义。

五月青春艺术节期间,学生家长和其他学校的学子,有上万的外人来观看。

可想而知,今年的青春艺术季是什么场面。

“本来我想考中戏的,可惜我爸不准。”穆雪唉声叹气,“你看看我这长相,你再看看我这气质,如果出道的话,肯定……”

“肯定混不出头。”兆茗茗接话。

穆雪瞪大眼睛,“我长得不行吗?”压低声音又怒气冲冲,大概是被窝放屁的感觉。

“你前胸和后背都没什么区别。”兆茗茗不咸不淡开口。

绝杀!穆雪小声嘀嘀咕咕着省布料和还在发育等话语,一时之间兆茗茗的脸上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两人专门跑来看五月青春艺术节,有钱人家的孩子,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哪有热闹往哪凑,兆茗茗还挂着摄像机。是索尼 HDR-PJ590V。

今日整個昌平校区都充斥着欢笑。

当然并不是新校区的所有中戏学生都参加了,君不见宿舍楼里窝着好多哥布林。

阳光、青春、人山人海,对“哥布林”都是真伤。

比方说萧乾,专业方向是戏剧史论与批评。他就属于没躲好,被社牛的宿舍兄弟拉出了宿舍。

“你说你天天在宿舍有什么意思?要多结交校友,毕业了才有路子。”

别的不说,光这一点,社牛兄弟说的没有错。

“还有,你写的《风神疾》剧本非常好啊。之前戏剧社排练了赢得了不少赞赏。”

“快点快点,别又说身体不舒服,跟我走。”

连拉带拽,萧乾出门了。那弯腰的姿态,那丧丧的表情,那茫然的双目,都表达着不习惯。

因为社牛的特殊属性,我们可以把社牛叫做“哥布林杀手”。

今日是闭幕式,也是颁奖典礼。地点是在花园长廊,背靠着五星红旗。

碍于没主席台,因此领奖台都是临时搭建。

首先歌手大赛的大奖是被舞剧表演系的学姐拿到了。

同学们掌声如雷。

“学姐真的好帅气!弄得我也想唱民谣了。”兆茗茗目不转睛。

“你是喜欢民谣吗?那那是馋学姐身子,下贱!”穆雪说。

“谁说的?”兆茗茗反驳,“民谣我是真喜欢。”

“上次你不是说想成为作家吗?”穆雪说,“我还给你要来了我表弟的签名,怎么这么快就变卦了?”

“咳咳,我没有写作的艺术细胞。”兆茗茗解释,“但我认为我的嗓子是真有天赋。”

“没错,有天赋,你唱歌跟女鬼索命一样。”穆雪道。

是这样的,穆兆二人组,就是互相拆台的好闺蜜关系。

歌手最佳氛围奖

歌手最佳人气奖

歌手最有潜力奖

歌剧大奖

歌剧最佳艺术审美奖

等等三十多个奖项。

颁发完,就该校领导上台进行闭幕式致辞。

宋思源拿着演讲稿缓步走到颁奖台的中心。

“本届五月青春艺术节,学生会同学们周密策划,老师们全力配合,给在场的人们带来了难忘的回忆。”宋思源道,“有谁知道青春艺术节为什么要安排在五月吗?”

突如其来的提问。

党宣部门的几个老师一怔,诶,校长怎么不按照稿子说话?

和领导外出演讲差不多,校长的开幕和闭幕致辞,都是手下人写的稿子。

“因为五四青年节!”萧乾的社牛兄弟扯着嗓子大喊。

操场的社牛可不少,因此现场的喊声此起彼伏,瞬间就乱糟糟了。

“五四青年节是因为我们华夏作为战胜国,去参加巴黎和会。但我们没享受到战胜国待遇,也没能收回鲁省,甚至把巴黎和会把德意志在鲁省的权益全部给霓虹国。”

“北洋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威压居然准备妥协。”

“1919年5月2日北大校长蔡元培将外交失败的消息告诉了学生们。”

“5月3日,北大学生在法科礼堂召开学生大会。”

“5月4日,3000余人汇聚在天安门,他们高举着[还我青岛]的血书。不少学生留下遗书,因为他们抱着殉国的决心。”

“这是五四青年节的寓意。”宋思源目光环视台下的学子,“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尤其是这样。”

不少学生反应了过来,校长在引用教员的话。

就连很没精神的萧乾,他一下子就严肃了起来。

“今天的演讲内容是我临时改的,”宋思源说,“一开始我并不打算说这些。但看到了一篇精彩的文章,让我不由自主想到九十多年前的那群青年和学生们。”

“给我们中戏的学子们分享下这篇文章。”宋思源说。

下面同学走神的很多。

也不能说不爱国,而是在当下环境非常难以触发。

就好像萧乾的社牛兄弟,此刻左看右看,观察着学姐学妹谁更漂亮。中戏表演系的学生颜值颇高,所以看不过来,根本看不过来。

但萧乾也见过,社牛兄弟在宿舍看99年的电影《横空出世》哭得稀里哗啦。

很显然,多数同学对校长分享的文章不感兴趣。下意识认为老师、校领导喜欢的文章,和自己是有代沟的。

“我就分享文章最后一段。”

校长宋思源看着演讲稿: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中兴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朽也,则吾中国为过去封建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自打在新夏社瞧见新闻,宋思源就自己去找了《少年中国说》。

看了好几遍。

因此念到此,宋校长就抬起头,直视着学生们。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蓝星则国雄于蓝星!”

宋思源校长太激动了,看着人头攒动的学生。看着祖国未来的90后们,控制不了情绪,说话之间都“打标点”。

情绪是可以传染的,而正巧的是,文字和语言都是很好的载体。

全场逐渐变得安静,乃至于后面没声音了!

低头玩手机,东张西望,脸上写着“为什么还没完”的学生们,此时此刻,唰唰!目光都看向了同一个方向。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一脸震撼的看着校长。本校学生、外校学生、社会人士都如此。

人群安静着,但仿佛是定时炸弹爆炸前的安静。

好一个,吾中国为未来中兴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好一个,少年雄于蓝星则国雄于蓝星!

萧乾还是一样的站没站像,但从双眼无神变成了现在的聚精会神。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宋思源指着天空,又指向学校里面的景观河,“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中戏的新校区有一个小河,从秀水湖公园引出的。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校长宋思源的最后一句话,都有点破音,音响发出失真的嗡鸣。之所以这么激动,也是因为感受到下面学生们的情绪。

环境是能够影响人的。

掌声。

“哗啦啦!”

全场响起掌声,因为文章介于文言文和白话文。哪怕校长没口音,实际很多词语听起来,也不知道是那几个字。比如矞矞皇皇,听起来是“郁郁惶惶”。

但联系前后文,能大概明白是什么意思。关键是最后几句,一段一段,气贯长虹,听得是热血澎湃!

从技巧上来说,四个字四个字的大量排比,再加上每段都在押“ang”韵,听起来当然犹如排山倒海。

宋校长的闭幕致辞,就是在干柴里丢手雷,轰隆!熊熊燃烧。

“太燃了我想跑十公里”“我中华少年与国无疆”“我好像在网上看到过这篇文”“听校长念,比我在网上看还要激情澎湃”……

学生的千言万语,最终居然整合成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为中华复兴而读书!”

一位两位!

十位数十位!

成百上千位!

更多人,声音越来越大,直至响彻校园。

天空的太阳好像都没这么亮了,因为此时此刻出现了两个太阳。另外一个太阳是积极向上的所有青年们。

站在领奖台的宋校长,听见响彻天际的声音,情难自抑的红了眼眶。中华复兴是有希望的!

“好,好!同学们非常好!”校长宋思源话语有些哽咽,不过校长毕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所以很快调节好心情。

他说:“这篇文章是作家顾陆写的。应该不少人看过他的作品,《小王子》《平面国》。”

“我们中戏毕业的,很多同学以后都会进行文艺作品的创作。”宋思源说,“我希望我们中戏的学子,记得今天,要创作更多展现华夏大地的作品,要展现我们新时代青年的作品。”

走下了领奖台。

预示着五月青春艺术节结束了,可震撼之情依然持续。

好多人低头开始搜索顾陆这篇散文的全文。

“顾陆顾陆,这就是他心中的祖国吗?少年中国!”萧乾内心激动。

“我要往往死里学,我们少年已经没有退路了。”社牛兄弟心情澎湃,“我一定会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所以你准备每天学多久?”萧乾好奇的问。

社牛兄弟说,“1小时!”

“……”萧乾无语,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少年中国说》他能记一辈子。

现场有两人和顾陆认识。

她们是万万没想到,跑来中戏看表演,还能听到顾陆这名字。

伴随着人潮退去。

“表弟的文笔是真的好。”穆雪说,“我现在相信我爸爸的话了。”

“什么话,叔叔说什么?”兆茗茗问。

“顾家那一支祖坟是埋得好,祖坟冒青烟了。”穆雪说。

“这是祖坟冒青烟的问题?祖坟被天打五雷轰才能出个顾陆吧。”兆茗茗又说,“还得是表弟啊!果然,我更想当大作家!”

穆雪无语,你这玩意一阵一阵的。当真是符合大学生的精神状态,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说起来,刚刚的演讲,你拍下来了?”穆雪问。

“当然拍下来了,本来就是为了……啊,我要牛逼了!”兆茗茗好像是突发大病,尖叫!

之所以带相机,是因为兆茗茗也学顾陆,成为了哔哩哔哩的up主。

五月青春艺术节的这几日,兆茗茗靠着拍摄校园歌唱比赛,涨了四五千小粉丝了。

“小雪,我说如果,我只是说如果,如果我把今天拍摄到的校长演讲,然后齐声大喊,剪辑发布,会是什么效果?”兆茗茗问。

嘶——穆雪倒吸一口凉气。

另一边,中戏的教师楼。

“校长你这次演讲真厉害!”

“这个闭幕式致辞,我感觉可以写在校史上。”

宋思源下来,老师们纷纷夸奖。这次倒并非是商业夸奖,确实好。

“顾陆就读的八中校长是谁?”宋思源摆了摆事宜低调,他在意另一件事。

这谁知道?老师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运气是真好。”宋思源感慨。

“八中的校长叫常遇冬。”副校长搜索,并且道,“我还搜到了一篇文章。”

副校长把手机拿给众人看[八中对顾陆的宽松教育,是在毁了这位天才]。

文章发布在《渝报》上,由一个当地比较著名的作家发布的。

里面说了顾陆不用上晚自习,然后还不用做家庭作业的事,经常在课堂上睡觉。这一系列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打探到的,有真有假。

然后举了很多,因为疏忽管教,从而成绩越来越差的学生例子。

并且还做出预测,这样下去,顾陆一定会泯然众人矣。

文章发布时间是半个多月前。

“这就很不对,”副校长说,“因材施教,有特殊天赋的学生,肯定是要特殊对待。”

另一位老师也赞同,“顾陆要是我学生,上课睡觉,我都要问他冷不冷,万一空调开太低,感冒了怎么办。”

“作业还是要做的,我帮忙做其实也没关系。”胖点的副校长说。

校长宋思源总结,“特事特办,不能太教条化。至于太过宽松泯然众人矣。哪怕从现在开始,顾陆就没有任何作品产出。他也已经是二十一世纪文坛最大的天才。八中的校领导做得没问题。”

都认为没问题。

这批评的作家是什么妖魔鬼怪?

大概说说懂事的八中校领导。

蓬蓬——

门被敲响。

“请进。”常校长头也没抬。

门打开,来人是顾陆,常校长放下手上的事。

“顾陆同学有什么事?”常校长比任何时候都和颜悦色。

“校长,我想拜托一件事。可能有点过分。”顾陆犹豫片刻,还是开口。

别说有点难,校刊携《少年中国说》之势,这么大一个“虾仁肉松火腿肠全家福馅饼”砸下来。你拜托的那一件事,就算让他跪下,也没问题!

“八中是什么地方?八中是学生的另一个家园。有什么需求尽管说,没条件我们创造条件也会努力办到。”常校长这话就很重了。

一般情况,他们这类社会人,都不会把话说满。“尽量”“原则上可以”“原则上我没问题”“尽力而为”等词汇经常挂嘴边。

顾陆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没问题,虽然这件事比较难办,但顾陆你既然提出来了,那肯定是有你的道理。”常校长说,“你把名单给我,我马上就和他们的班主任打招呼。”

比他想象中还要顺利,顾陆来前已打印出来了,递给校长。

“好的,安全方面有问题吗?”常校长说,“用不用叫两位老师?”

“不用,我会注意的。”顾陆说。

常校长点头,“顾陆同学还有其他问题吗?可以一并提出来。”

“没有了。”顾陆说,他也不打扰校长办事,因此说完事情就离开了。

咕噜大王以前在有第八监狱称呼的八中是横着走,现在他甚至可以让校长背着他走!

待顾陆走后,常校长看着学校的社团名单,后面标注有社团的活动资金。

即便刊物社已经是第二高经费的社团,但常校长还是感觉有点少。

“再增加个百分之一百二吧,也不能太多了。”常校长自言自语,“太多了也不好写报告。”

国旗仪仗队以前是八中最具有政绩的社团,但现在变成了才创立的刊物社。

时间:下午

地点:教室内

人物:10班的同学们

“轱辘哥,我们刊物社什么时候招新?”

“你看我能去吗?”

“就我们经常尿一个槽里的关系,肯定要加我一个。”

不少人想参加刊物社。倒不是真的对出刊有兴趣,主要是有面儿啊。

戚采薇应该是最早报名的一个,但此时此刻她没跟着起哄。

因为她感觉自己没那么多时间,之前拖累了文学社,加入刊物社,说不定也会拖累顾陆。

“这学期就算了,下学期我就有时间了。”戚采薇心里想着,她自己都没注意到,自己嘴角的笑容有点勉强。

“要应聘的话,等明后天,我们社团会出一个细则。”顾陆回答。

确实要招人,否则根本忙不过来。

幸亏汤圆可以一个人当三个人使。

计划赶不上变化,按照对刊物社的原定计划,审稿团队是集齐其他高中的人。

分点“权利”出去,校刊才能走进其他学校。

可现在,《少年》一炮而红了。完全不需要这样做,因为一刊难求。

当务之急是是要组建一个审稿团队。光是李古圆和顾陆两人,时间是真不够用。

关键是也不好找。

因为决定稿件是否通过,还是要一定知识储备。

刊物社招人是明智的。

第一期名号已经打出去了,第二期就有好多人想投稿。

都知道没有稿费也想投。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精神,这是青年人的朝气。

“少年强则国强,感觉高中校刊《少年》,承载不了这么大大因果!在人人日报上才合适。”

“我相反,觉得在新开班的校刊上正合适。因为顾陆是少年,而这也是他写给其他青少年的。”

“少年中国说,校刊叫《少年》,我想去投稿了。鄙人写文方面还是比较有本事。”

“想得美,人家是高中校刊,只接受高中、初中和小学的稿子。而且我感觉,质量挺高的。除了王炸,《未能知道的花名》写得挺好,我还记得作者叫李古圆。”

“质量高不高无所谓,给你摆个事实,《少年中国说》的存在,这个校刊,往后五年八年十年哪怕再差,这校刊也会一直存在。因为少年中国说!”

“初中也能投稿?渠道在什么地方,外省的可以吗?我让我孩子试试。”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