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明末最强钉子户

关灯
护眼

第517章 放假回家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明末最强钉子户!

几年前的那场战争结束后,皇太极等人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对于马世龙、满桂等人,众人都觉得这是一般明国武将,并没有太多看重。

但对于温越,大家却是非常的重视。

一致决定,对于温越,最好就是用火器对抗火器。

皇太极问道:“我们的神威大将军炮,铸造进展如何了?”

立即有负责铸炮的官员,跪下禀告:“启禀陛下,这几年来,我们的炮厂共铸造了六十门神威大将军炮,每门重达四千斤,可使用火药五斤,发射十斤的弹丸。”

“至于鸟铳,数量有一万五千杆,都是精良之作。”

皇太极满意地点头,其他人也兴奋地议论着。

他们清国也终于拥有了强力的火器。

只是一想到,这些力量的掌握者是汉族官员,各人的心情又十分复杂。

皇太极转向王德寿问道:“王爱卿,目前你的火炮营中有多少火炮?”

王德寿急忙站出来回答:“启禀陛下,微臣的营中现有神威大将军炮四十门,还有一些红夷小炮,可以发射三、四斤的炮弹。”

皇太极道:“既然如此,这新铸造的六十门神威大将军炮,也将交给你指挥,你妥善使用,未必为我大清,立下功劳!”

王德寿欣喜若狂,连连磕头:“多谢陛下,微臣定会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为陛下和我大清效力。”

他精神焕发。

回想起在固平时曾深受温越火炮之害,如今决心要给予对方同样的教训。

眼下,火器营内装备了一百五十门威力强大的红夷大炮,足以让温越见识其威势。

皇太极面色凝重,目光紧锁着正得意洋洋的王德寿,问道:“国家之重器已交付于你,若遭遇温越的铳炮攻击,你将如何应对?”

大殿中的视线齐聚于王德寿。

在皇太极锐利的目光之下,王德寿额头瞬间渗出冷汗。

他答道:“敌以火炮来袭,我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皇太极未作表态,继续追问:“你的火器炮营,是否能战胜青牙军的炮兵?”

王德寿自信道:“红夷大炮其在操控火炮方面更具优势。

“微臣的火炮营成员均受过佛郎机人的专业训练,并有红夷教官驻守,因此微臣有信心在与温越炮营的对决中,绝不会处于劣势。”

见他如此,皇太极仍旧保持审慎态度:“假使炮战陷入僵局,无法摧毁对方的火炮,那么汉营的火铳阵对阵温越的火铳阵,又将如何?”

王德寿道:“此事,微臣早已想过,可在火铳阵前,摆上盾车,以厚铁皮包裹,挡住青牙军的火铳绝无问题。”

皇太极问道:“倘若敌军动用火炮攻击我们的盾车,该如何应对?”

王德寿一时语塞,因为火炮的威力确实足以摧毁盾车。

即便是虎蹲炮的轰击,也能让盾车变得破烂不堪。

更为严重的是,火炮轰击盾车后,碎片四溅,其杀伤力不容忽视。

皇太极目光如炬地看着王德寿,道:“我大清国的勇士们,能与温越的火铳兵能够无畏地正面交锋。

尔等汉军也必须如此,虽然盾车有其作用,但如果真的到了不得不正面对决的时候,你们也必须奋勇作战,以身报国!”

王德寿跪伏在地,应声道:“陛下,微臣明白了,微臣必定不负您的期望,绝不会让大清国丢脸。”

……

山海关郊外的西北军营。

火铳兵程迟正在他的营房里收拾行囊。

这里的军营布局与青牙堡相似,每队士兵占据一排营房,每一伍士兵共住一个大房间,采用大通铺的形式,冬季时还能烧热炕取暖。

在大通铺的对面,墙壁旁摆放着一排桌椅。

上面整齐地陈列着脸盆、面巾等日常生活用品。

而下方的柜子里则存放着军士兵们的个人物品。

靠近门口的地方,有一个兵器架,上面放置着每位军士的盔甲和武器,墙上也贴着内务管理的规定。

出征回归的将士们获得了十天的假期。

大家都满怀喜悦地准备返乡。

按照军规,回家的军士们可以穿着盔甲,佩戴腰刀以展现军人的英勇气概。

但不允许携带战矛、火铳等武器离开军营。

此外,军士们还可以骑着自己的马匹或骡子离开军营。

但像程迟这样的乙等兵并没有自己的坐骑。

在他们这一伍中,只有伍长作为甲等兵,伍长是老兵,所以能骑着自己的马回家。

这种威风凛凛的样子,真令人羡慕不已。

程迟又一次检查了自己的包裹。

里面除了换洗的衣服外,最珍贵的莫过于一大叠的“粮票”。

在大明王朝的当下,白银尚算可靠,然而铜钱的情况却令人堪忧。

私人铸造的铜钱充斥市场,质量参差不齐,形状各异。

不仅字体模糊,大小、重量也极不统一,给普通民众的日常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而且白银的价值也在逐渐下跌。

由于连年的灾荒,粮食价格时常飙升。

有时甚至出现斗米千钱的现象,导致一石米的价格高达五六两银子,使得粮价波动无常。

在这样的背景下,关外推出的粮票因其稳定的兑换率,以及便捷性而迅速受到欢迎。

这些粮票的面额设计合理。

从最小的一合开始,依次为一升、一斗、五斗,直至最高面额的一石。

超过一石的粮票主要用于军队和商人的交易结算,不在民间流通。

民众可以在民政局的粮店,凭借粮票兑换相应数量的米粮。

无论外界粮价如何变动,兑换始终公平公正,因此赢得了良好的信誉。

如今,粮票在关外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不仅可以用来缴纳税款,还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商品,使用者越来越多,甚至有取代传统银两和铜钱的趋势。

相比之下,银两的品质不一,价值不稳定,且持续贬值。

而粮票则保持了价值的稳定性,同时携带方便。

现在,许多外地商家来到关外和永平府,都会首先前往民政局兑换粮票。

不然有钱也花不出去。

……

程迟轻轻抚摸着手中厚厚一叠的粮票,眼神中流露出满足的光芒。

这些粮票若是全都兑换成米粮,足有好几十石之多,足够让他的家人过上一段舒适的日子。

按照他在战场上的功绩,这次出征的分赏中,他大约能得到几十两银子。

当上司询问他要选择白银还是粮票时,他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后者。

据他所知,他所在的队伍中,几乎所有人在领取奖赏时都选择了粮票。

只有少数几个人起初犹豫不决,选择了白银和铜钱,结果遭到了同伴的笑话。

程迟整理好自己的包裹,斜挎在胸前。

环视了一圈房间内的同袍兄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显然都在想象着回家时家人们的喜悦。

就连一向冷静的好友句五邑也不例外,此刻脸上难得露出了微笑。

程迟转向句五邑,问道:“准备好出发了吗?”

句五邑回答:“准备好了。”

两人虽是挚友,却都不善言辞,简单交流后便不再多言。

就在这时。

伍长急匆匆地走进了房间,大声吼道:“小子们,都收拾好了吗?收拾好了就各自回家去吧。这十天的假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早点回家享受家庭吧。”

房间内顿时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伍长又补充道:“记住,回家期间要严格遵守军纪,不得骚扰百姓。

但如果有人胆敢挑衅我们青牙军,不尊重我们,那狠狠教训他们,就算出手了,也是他们活该。”

说完,伍长挥手催促大家:“走吧,走吧。”

说完,伍长率先走出,带领着同甲的兄弟们走出了营房。

在离开之前,每个人都站在门口的大铜镜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

程迟也不例外,他审视着自己身穿整齐的棉甲,头戴铁盔,腰间挂着腰刀的形象,感觉自己威风凛凛。

甚至连一向冷漠的句五邑也忍不住在镜子前驻足,确认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洁。

伍长虽然外表粗犷,但内心热情。

他牵着马匹准备离开,但转念一想,决定带同甲的兄弟们去军营内的商店一趟。

山海关的军营中,每个千总部都设有一座两层楼的建筑。

里面聚集了许多商铺,商品种类繁多,从食品到衣物再到日用品,应有尽有。

这里的商品价格比外面的市价低三成,以此体现对军人的特殊优惠。

此时,商店内排队的军人络绎不绝。

显然是因为放假归家,大家都想购买些东西带给家人,共享喜悦。

大多数军人购买的都是米面、糖果以及熏腿、鸡蛋等食品。

有些人还会购买一些冬季的保暖用品。

如狐毛帽、皮衣、保暖鞋、厚袜子等。

除了甲长、把队官、千总等军官外。

普通的乙级军士的家人们,都是屯堡寻常的百姓。

平时家人们很少有机会品尝到肉类和其他美味。

因此,这些带回家的米肉等食物,无疑会让家人们感到非常高兴。

由于商品价格比外面便宜.

如果不是因为根据军级设有购买限额,军士们真希望能多买一些。

当轮到程迟所在的伍队时,伍长拿出了一叠粮票重重地拍在柜台上,大声道:“给我来二十斤熏肉,还有火腿、鸡蛋,每样都要二十斤!。”

伍长的豪迈举动立刻吸引了店内其他人的注意。

后面队伍中的另一个伍长调侃道:“老李,你这是发大财了啊,买这么多肉食回去,吃得完吗?”

李伍长回吼道:“吃个鬼啊!”

接着,他对身后的同伍军士们喊道:“每个人都分两斤,都给我拿好!”

众人一愣,其中一位军士说道:“李伍长,我们怎么能让你花粮票呢?”

李伍长大声回应:“废话少说,都给我收好!”

说完,他又买了围巾、棉衣,雨伞等物品。

这些都是为他妻子和孩子准备的。

除此之外,他没有再买其他东西。

购买完毕后,商家给了他一个精美的提袋,将围巾等物品装了进去。

李伍长一手提着袋子,一手提着装有熏肉、火腿和鸡蛋的油袋。

然后朝其他人,大声道:“小子们动作快点,我在外面等你们。”

当他走出去时。

刚才问话的那位伍长,又喊道:“老李,你怎么没帮我买?”

李伍长回头喊了一声:“买个鬼,我不向你借钱就不错了,还指望我给你买东西。”

众人听后,又爆发出一阵哄笑。

程迟收到了伍长分配给他的肉食和其他物品,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温暖。

但是,除了伍长给的份量,他自己又额外买了几斤熏肉,三个肉罐头,还有十斤白面。

想到自己的两个儿子最喜欢匕首,他又特意为他们挑选了一大一小两把优质的小军刀。

尽管外面也能买到类似样式的军刀。

但军中供应的质量远胜外面的市售品。

而队女儿,程迟买了一条厚实的围巾,让她在冬天能够保暖。

为自己的妻子,则挑选了狐毛帽、暖耳罩等保暖用品。

虽然花费不小,但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接下来轮到句五邑购物,除了肉食和面粉。

他还买了糖果和糕点,以及围巾、棉衣,手套等物品。

甲队中的每个人都在商店里选购了自己想要的商品,出来时手里提着大包小包。

只有李伍长因为拥有马匹,所有的货物都放在了马背上。

在军营内,除了夜不收以及哨骑,还有负责传命的军士。

其他人是不能骑马的,因此李伍长牵着马,急匆匆地走在前面。

一出了军营,他立即跨上马背,兴奋地大喊:“弟兄们,我先走一步了!”

说完,他一扬马鞭,马儿疾驰而去,留下一路尘土。

……

程迟和他的同伴们随着人群走出了军营。

向东行进了约两里路,便看到了一个高大醒目的牌子立在路口。

牌子的一面写着:“军营重地,生人莫近,否则格杀勿论!”

青牙军军营周围两里范围内都是戒备森严的区域。

只有军人可入,不允许闲杂人等靠近。

但是一旦越过了这个标志,就能看到道路两侧挤满了的挑夫。

程迟认出他们大多是来自山海关附近屯堡的居民。

他们在农闲时节出来打零工,补贴家用。

见此,程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或许他们也曾像这些人一样忙碌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