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晋末长剑

关灯
护眼

第一百零四章 后方(为盟主汉明帝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晋末长剑!

“王弥这穷鬼!”

“刘渊也是穷鬼!”

驿道之上,陈有根越想越气,拿马鞭直抽俘虏。

俘虏被打得惨叫连连,却不敢反抗。

“怂货!”陈有根又揍了一下,这才放过了这个倒霉的俘虏。

邵勋站在山坡上,看着在驿道上慢慢前行的队伍。

俘虏、俘虏、还是俘虏……

车马、车马、还是车马……

“幸好只抓了不到六千人,不然还养不起了。”邵勋开了句玩笑,但也是实情。

刘灵立在一旁,默默垂首。

被俘之后,一直没人管他,冷落了好几天。而且因为体型高大魁梧,还被戴枷,吃饭都不方便,难受得要死。

就这样磨了几天后,昨天鲁阳县公终于愿意见他了。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把自己知道的全说了——都不用拷打。

鲁阳县公问他愿不愿意当马夫,他喜出望外,当场同意。

所以,他现在成了一名“光荣”的马夫,专门为鲁阳县公牵马执蹬,或者驾驶马车。

“金刚奴,敢不敢去一趟洛阳?”邵勋突然问道。

“我一个人去?”

“会有人陪你去的。”

“遵命。”刘灵没有犹豫,立刻应下了。

“事不宜迟,即刻动身吧。”说完,邵勋唤来一名文吏、一什亲兵,着其带着刘灵前往梁县,再由裴康领人去洛阳,向天子具陈匈奴内情。

人到齐后,刘灵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邵勋看了他一眼。

这个人还是很有意思的,非常现实,堪称有奶就是娘的典范。

可用,但不能信任。

刘灵还非常健谈,说起话来有点小幽默。

他曾对邵勋提及刘渊在汾水中“发现”玉玺的事情,上面有字:“有新保之。”

据说是王莽时的玉玺,简直扯淡。

他还提及了一件在平阳广为流传的事情:刘渊认为他的兵可以一当十——当然,这是刘渊鼓舞士气时说的话,有具体语境,但大多数人不会分辨,只会四处宣扬。

“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这是四五年前的事情,当时刘渊主力还是匈奴五部,就有十几万丁壮。

刘灵对刘渊极尽吐槽之能事,把他说得一文不值。陈有根等将领听了,对他鄙夷不已。

好歹是你曾经投靠的君主,一旦改换门庭,就这么损人家的?

人品实在太差,不能深交。

“都督。”有信使飞奔而来,远远下马后,疾走几步,将一封敕命交到唐剑手上。

邵勋接过来看了看,冷笑一声,道:“不去!”

唐剑、陈有根、金三等人都看向他。

“天子令我东去白马,增援王堪、刘洽、王士文等辈。”邵勋解释了一番。

“见天拿我等当牛马使唤呢!”陈有根怒了。

此番大战,他率领的府兵屡次陷阵摧锋,伤亡不小。刚打完弘农,又要去白马,这是想让他们一点点把人拼光呢。

“都督,还是得好好回应一下。”唐剑思虑周全,提醒道。

“唔……”邵勋想了想,道:“那就找文吏写封奏疏吧,辞句尔等斟酌一下,大意是我部久战疲惫,伤亡甚大,又粮械两缺,军士怨言满腹,实不宜轻动。”

“今当固守宜阳,为朝廷守御好这一路,不令匈奴突袭而至。”

“再加一句,匈奴已在大肆整顿兵马,最迟十月就会南下,朝廷当做好应对。”

“有这几条够了,就这么办吧,写完后发至洛阳。”

“遵命。”唐剑立刻找人去办了。

邵勋则摇了摇头,这不是天子的意思,而是司马越借天子之名下达的命令。

开什么玩笑呢?

再强的兵,被你调来调去,折腾来折腾去,最后也发挥不出多少战力。

一帮虫豸,格局太小,整天想的就是内斗。

大军于九月中旬返回了宜阳,就地屯驻休整。

这個时候,邵勋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骏马二十匹、牝(pin)马六十匹。

这是北宫纯遣人绕道送来的。

原因是去年邵勋挑选了一些宜阳特产,交由天使携至凉州,送予张轨。

张轨内心之中,一直把宜阳视为真正的家乡,感情很深,见到家乡特产之后,非常欣喜,这应该是他的回礼了。

而且礼物挑选颇见心思。

牝马正是他急需的。

多方搜罗数年了,母马数量都没超过二百,得张轨相赠,当有二百余匹了。

那二十匹骏马也没去势,真的够意思,可拿来配种。

九月十六,邵勋下令宜阳三坞抓紧时间秋播。

他这是打算赌一把了,也说明他不会轻易离开这里,司马越的算盘怕是要落空了。

******

弘农大胜的消息早就传遍了整个洛水河谷,得知大军回返后,杜尹第一时间赶到了金门坞。

洛水之畔的驿道上,一队队俘虏垂头丧气地前行着。

一泉坞、杨公坞、合水坞等本地大坞堡的坞堡帅们都来了,静静看着这些俘虏,没有一丝喧哗。

他们甚至看到了匈奴人——无需听他们开口说话,看发饰就知道了。

这种现实教育,比什么都管用。

战前叽叽歪歪,出点钱粮丁壮,都要左一个警告右一个威胁,现在呢?

“明公真神人也。”杜尹深揖一礼,叹道。

“明公用兵,百战百胜。微明公,匈奴已马踏洛水,兵临宜阳矣。”杨公坞坞主杨会赞道。

众人纷纷上前,谀词如潮。

邵勋呵呵一笑,摆手道:“闲话少说,匈奴只是前锋被打退罢了,还没到可掉以轻心的时候。”

“什么?匈奴还会来?”有沉不住气的坞堡帅惊问道。

其他人也面面相觑。

刘汉这次被俘斩两万多人了吧,怎么还敢来?

“邵太白不能走啊。”又有人喊道。

此言一出,众皆侧目。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鲁阳县公是太白星精下凡,但当面宣之于口的却几乎没有,这厮是宜阳第一个这么说的。

可能他自己也觉得这话太过骇人听闻了,尴尬一笑,悄悄往后面躲。

邵勋仿佛没听见,只说道:“匈奴必来,君等勿疑。不是走宜阳,便是过新安,或者下河内,尔等还需厉兵秣马,休要掉以轻心。”

杜尹等人交换了一下眼色,都能看得到对方的忧虑。

这个忧虑不是因为匈奴要来,而是战争。

匈奴或者邵勋占着宜阳,对他们来说差别不大,都会索要钱粮、丁壮。

最好匈奴不来,那样便没有战争了,他们也不用出钱出粮供给开销。

“明公,战前征发的诸坞部曲,不知……”交换完眼色后,杜尹代表众人问道。

“你等还有良心么?”邵勋还没说话,陈有根炸雷般的嗓门已然响起:“若非都督打退贼人,你等不但要送钱粮丁壮,怕是还要出女人劳军,送质子至匈奴军中。什么部曲?没了。”

陈有根话音一落,众皆失色。

“有根,闭嘴。”邵勋斥了一句,然后转过头,温和地说道:“诸坞部曲还有四千余众,被我留在回溪坂屯驻。匈奴若南下,此为必经之路,须得守好,眼下还不是解散部伍的时候,稍安勿躁。”

杜尹心下暗叹,人怕是要不回来了。而且,搞不好还要他们出粮养着。

这事弄得!

但邵勋打了大胜仗,气势正盛。杜尹却不太敢公然讨价还价了,只能生生忍住。

“别不知足!”陈有根刚被呵斥,嘴上却不饶人,依旧嘟囔道:“去年是谁让播种冬小麦的?王太尉也是得邵都督请托,行文诸郡推行此事。若都督不提,你等今年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众人一听,面有愧色,气势跌落到了谷底,再不敢提什么放人了。

“回溪坂屯军甚是辛苦,粮草方面要诸君费心了。”邵勋顺势说道。

“这……”杜尹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说道:“此事责无旁贷。”

他一表态,其他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有那么一两个坞主怯生生提议,派子侄辈去统领自家部曲,被邵勋目光一扫,顿时哑了,再不敢说话。

邵勋拉起杜尹的手,说道:“我在宜阳亦有家业,算半个宜阳人。宜阳的将来,还得大家同心协力。屯驻回溪坂四千二百众,我意将其编为一部,军号‘忠武’,杜公可否屈就忠武军副督一职?”

“固所愿也。”杜尹很快调整了心态,躬身一礼,道。

邵勋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道:“我闻宜阳县衙诸吏,多有不堪驱使者。出征之前,请教潘令,打算汰换一些人。实不相瞒,这些人多为我门生,将来下乡办事,还望杜公行个方便,可否?”

“好……”杜尹麻木地应下了。

鲁阳县公这是一口把宜阳吞下了。

若说以前只有县令潘思倾向于他,但出县城十里,诸事还是坞堡帅们做主的话,现在却不一样了。

比如,鲁阳县公的门生当了宜阳县兵曹掾,到各坞堡征兵,伱给不给?

方才都答应他“行个方便”了,将来再反悔,真当人家不会发飙么?

邵勋闻言,哈哈一笑,道:“今日见得宜阳诸英才,喜甚。金门坞我是地主,岂能不备酒席?谁都别走,不醉不归。”

唐剑听完这句话,不用邵勋吩咐,已经派亲兵去准备了。

宜阳县非常重要,本来户口就非常殷实。战乱一起,很多百姓跑来这边避难。这一个县的人口,可能就不比其他五个县加起来少。

班师的路上,都督曾提起与垣府君商议好了,将湖、陕、弘农三县残存的人迁移过来——如果安置不下,就往广成泽疏散。

就连垣府君本人,心思也动摇了。

其家人即将迁往梁县。

一旦事有不谐,就带人避往南边的朱阳(北魏朱阳郡、唐代朱阳县,今朱阳镇),再定下一步行止。

生死之际,没人是傻子。

实在不行,直接把部队拉走,投靠邵公了。

人家不是不敢这么做,只是不舍得丢掉好不容易得来的太守官位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