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走向确如冯蕴所想。
裴獗提出开凿河渠,当即受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
而且,还是新旧两党的一致阻止。
从端太后到王公大臣,没有一个人赞同这番壮举。
“辅都已定,离宫尚未开建,再凿人工河,大兴土木、劳师动众,恐与亿兆百姓,离心离德。”
“国库空虚,物资紧张,不可本末倒置,误了正事。”
周遭全是规劝裴獗的声音。
但口口声声不要大兴土木的人,对于修建离宫却十分热衷。
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修离宫以立国威,震国贼,刻不容缓。”
“大王三思。”
“大王三思啊!”
奏折雪片似的飞到西京,又传到裴獗的案头,他回花溪的时间越来越晚,冯蕴常看他眉头深锁。
但老天爷并没有因此而生出怜悯。
天上好似挂了九个太阳。
都到八月下旬了,还热得跟什么似的……
冯蕴一个人在书斋里整整泡了两天,再出来时,召集花溪村民在三棵老槐树下议事。
冯蕴准备就裴獗的提议,先摸一下底。
要挖出一条人工河渠,可不是少数人可以完成的。
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她合计一下,决定先看看民众的意愿。
果然,冯蕴一提这事就炸锅了。
“挖人工河渠引淮水?一百多里地呢,这不是玩笑吗?”
“可不,简直闻所未闻……”
“若当真能引水过来,那也比没有强,我赞同……”
“没好处的事,里正娘子还不乐意干呢。大家听招呼就是……”
众人七嘴八舌说得兴起。
冯蕴坐在槐树下,不吱声。
天上,万里碧空无云,阳光明媚。
地下,蝉鸣声如同闷躁的琴弦,或高或低,或缓或急,与嘈杂的争论声混在一起,更显夏季的炎热。
杨什长瞥冯蕴一眼,突然双手击掌。
“好了好了,大家安静片刻,听我说。”
众人纷纷闭嘴,一双双眼睛看着杨什长。
杨什长站在大槐树下的石台,拔高声音说道:“大家都看到了,天干不下雨,庄稼种不下去,就得饿肚子,咱们得想个办法才是。这开渠凿河之事,正是里正娘子的提议,大家说说看法。”
众人:“娘子提得好。”
杨什长问:“若是开渠,每家都要出人头,你们愿是不愿?”
众人面面相觑。
有说可以出一个人头的。
有说全家出动的。
也有不吭声的。
当然,更有卢贵全这种喜欢唱反调的。
那天他家因为挑水和喻宝川家干架,之后不敢来找冯蕴,接受了杨什长私下的说和,事情就揭过去了。
但占惯了便宜的人,走到哪里,都不肯吃半点亏。
他没有因为对方是雍怀王妃,就改一改性子。
就像杨什长说的,花溪村的人,被惯坏了。
卢贵全的声音很大,大老远都听得见。
“各家都要出人工,那朝廷给多少工食啊?”
冯蕴看他一眼。
这家人平常就争强好胜,蝗灾后更是如此,看什么都不顺眼,一言不发就和人干仗。
冯蕴皱了皱眉,平静地道:
“有利民生之事,朝廷会出大头,但百姓也当出力共建,方能早日达成所愿。目前尚未有章程下来,工食未必会有,但伙食肯定朝廷会管……”
卢贵全呵一声笑,“娘子的意思,就是朝廷不肯出钱呗。白让老百姓干活,这和始皇帝修长城有何区别,奴役百姓!”
还始皇帝修长城。
嘴里真是一套一套的。
冯蕴看他一眼,手指在椅子上轻敲。
“那依你之见,给多少工食合适?”
卢贵全道:“少说也该比照长门来吧。”
杨什长厉声低斥,“卢贵全!别蹬鼻子上脸啊。长门是里正娘子的私人宅院,修渠凿河是为民生着想,能一样吗?”
“有什么不一样的?”卢贵全懒洋洋地道:“谁不知道,这天下如今就是雍怀王的天下,修渠凿河,还不是为长门谋福?说到底,左手腾右手,反正都是他们一家子的营生……”
“卢贵全!”
杨什长再次低喝,吓得脸都白了。
周遭全员噤声。
不料冯蕴眉眼舒展,微微一笑。
“让他说。”
卢贵全有点心虚,不敢看冯蕴的眼睛,低声的咕哝:
“弄出个工事,从国库拿出钱来,最后让百姓干活,饱的是里正娘子的私囊,好像谁不懂似的……”
他说得头头是道,煽动性很强。
百姓面面相觑,多不敢言。
但难免会有人胡思乱想。
自古以来这种事不少,百姓也见多了。
无利不起早,要是没有好处,谁愿意来张罗这等大工事?
里正娘子是个好人,这是花溪村人所周知的事……
可好人做久了,受恩之人慢慢就习惯了,渐渐会觉得,长门那样富有,里正娘子要什么有什么,他们却在土里刨食,天差地别……
这不就是奴役的结果吗?
说到底,她对村里人好,还不是为了她自己?
大槐树下安静一片。
冯蕴表情平静,并没有因为卢贵全的质疑,就生出半分情绪。
“说得很好,合理的怀疑。”
她点点头,掌心慢慢摩挲椅背,不知想到什么,淡淡笑了一声。
“那今日议事就到此为止。各位抓紧时间秋收吧。下一季庄稼,想要收成,也不知要等到何时。”
她丢下这句话,径直离去。
三天后,长门就出动了大批部曲,开始挖渠。
他们不挖村子里其他人的土地,就沿着长门的田地边上,开出沟渠,一路往小界丘山延伸……
有好事的村人,上前询问。
“娘子挖这些沟渠,是为何故?”
部曲回道:“娘子说今年干旱,无水下地,庄稼长势不好还是其次,只怕接下来吃水都困难。”
那天村里为了抢水打架的事情,众所周知。
但冯蕴这工事,他们还是第一次见。
“娘子说,这叫井渠,可以引地下暗河之水,流到地面,用来饮用和灌溉。你们看到的这叫明渠,小界丘山还有暗渠呢……”
众人听得一头雾水。
部曲又解释,“从小界丘到长门庄,我们打了好多口井,把这些井用沟渠串在一起,叫井渠。娘子说,这样一来,我们长门就不缺水了……”
众人半信半疑。
打井取水是大家都理解的事情,但打一串水井,再把一串水井用沟渠连接起来,听上去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你们人够用吗?可要工匠?”
长门经常会在村里请人,给的工食很高。
眼看农忙过去,下一季庄稼没水也是难以下种,村里有大把人闲着,都想去长门赚几个。
部曲笑道:“没听娘子说,我们的人手应该是够了,都是五大三粗的壮汉,有的是力气。”
村里人这才想起,就在前不久,才有一支秀峰山的悍匪,被长门收编了,成了冯十二娘家里的仆从。
慢慢的,人们开始算这一笔账,恍然惊觉,里正娘子的长门里,里里外外已有上千人之众。
这可不得了……
上千人已然可以打一场小型的战役。
扯起大旗整合队伍,称王称霸,自封将军的人,也不在少数……
一个女流之辈,短短一年多时间,居然笼络了这么多人?
以前部曲都在山上,不怎么引人注意,从挖井渠开始,村里来来去去就添了不少人,说法就渐渐多了起来……
冯蕴浑然不在意。
她集中长门所有的力量,来挖井渠。
缺水和缺粮一样,都是保命的事,村里人现在还可以去长河湾挑水,一旦长河湾见底呢?
没有饮水,这么多人怎么活命?
流亡的路她是不想再走了。
长门从当初的几十号人,发展到如今的一千多人,她也不可能带着他们去做流匪,更不可能举家迁移,离开安渡。
那她只能再想办法。
井渠的修凿之法,一如既往是从书上看来的。
阿母留下的书,包罗万象,提供给了她足够多的智慧,让她得以应对生活里的方方面面……
花溪村挖渠凿井的事,干得如火如荼,消息也传得沸沸扬扬。
不仅贺洽带着刺史府的属官下村里来看过,邻近的万宁郡、玉浦郡、信义郡等地,也有司农功曹特地过来了解情况……
“从山上凿井,一路由高到低,说是说得通,但有那么多水可用吗?”
“王妃说小界丘有地下暗河,是凿石墨井时发现的。”
“好办法,如此引水,真是一举两得。一来免得暗河的水流入矿井,引山上的矿井积水塌方。二来,又可引水灌溉,解干旱之苦,妙哉,妙哉也……”
大多数人不认同冯蕴。
在没有看到井水源源不断地流淌前,他们心底始终存疑。
但也不乏能人异士,略一合计,就惊讶赞叹。
“此举高明,我郡也应效仿。”
“效仿什么?等雍怀王把淮河的水引过来,还缺这点井渠之水吗?何必兴师动众。”
“此言差矣,引淮水是大工事,相比而言,小界丘到花溪村的井渠,只是小工事。要等人工河造起来,举全国之力,少则三年五载,多得十八载,甚至要更长的时日……要是连年干旱,你等得起,还是百姓等得起?”
各郡功曹争论不休。
消息传到冯蕴耳朵里,她特地打听了一下。
对井渠多有赞誉,认为各郡应当效仿的,是万宁郡来的。
她让人将井渠设计图纸找出来,交给阿楼。
“给万宁郡吧。只要他们找到足够水源,打暗井,通明沟,可暂解困局。”
阿楼应下,接过图纸,又忽地抬头。
“有南齐来使,也想问井渠之事,娘子可要一见?”
二锦这两天扭到腰了,坐着难受,啊啊啊……
本来想锻炼一下身体的,谁知道会适得其反!!!
冯蕴:来,姚大夫帮看一下。
二锦:啐!讨厌。
裴獗:来,把她丢下去,敢啐我娘子。
淳于焰:来,岳母大人,这边,隔壁老王有请,我们看看,要不要改一下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