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股运长虹

关灯
护眼

第23章 我们要认识盘感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股运长虹!

A股8月13日 我们要认识“盘感”

在实际操作中,股民经常会说出这样的话:“我感觉行情在上涨”、“感觉行情上冲乏力 ”、“我感觉要下跌后来果然跌了”等等。事实上,这种感觉在事后往往被验证是正确的,且这种感觉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有一种朦胧的预感,这就是所谓的“盘感”。对于“盘感”有人称之为是对行情研判的“第六感”;有人称之为是直觉、超感觉。名称虽不同,但本质含义都是相同的。

对于研究某一事物而产生的这种“第六感”,不论是科学家,还是哲学家、心理学家都有各种评论和解释,如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第六感觉,直觉是人性中最有价值的因素。哲学家斯宾诺莎则做出这样的解释:它是一种高于推理,完成推理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它才能使人认识到无限的实体或自然界的本质。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第六感”是人们性格中最空洞,同时也是最好的东西。这些都表明人们对“第六感”存在的认可。那么,这种感觉为什么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朦胧的预感呢?这种感觉(即盘感)对于我们提高交易业绩有何帮助呢?

首先,要认识“盘感”。在实际操作中,有着丰富操盘经验的股民经常会对行情未来的趋势产生预感,而这种预感不知从何而来,所以无法相信,但行情会验证预感的正确性。之所以无法相信,是因为“第六感”(或盘感)是在一刹那间形成的,未经过逻辑的推理或分析的过程。它是大脑无意识地合成一系列不同信息的过程,由于没有逻辑推理的过程,所以人们无法接受。但当事实验证它的正确性时,人们会感到惊奇,因为“第六感”是一种介于感觉与领悟之间,并兼有特殊的特殊认识能力,它同时具有两种特殊功能:对事物外部特征的直接感受能力和对它的内在本质的直接领悟能力,从而能在直接观察中直接判别选择所需要的灵感点。着名的脑科学家乔治·朱勒博士这样解释:大脑分为不同的处理单元,其中包括有意识和无意识单元,无意识单元的优点是,它是一种逻辑的跳跃,并且能捕捉到问题的关键,其缺陷是我们对于事物有着极为深刻的洞察时,却不知这种洞察从何而来。从哲学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社会实践中,人们把自己的主观意图施加于客观事物,当主观意图符合客观规律时,行动取得成功,人们对感觉印象的本质属性的辨别、判断,就可以不必样样经过思维活动的复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加工过程,而只须在感知运动中将储存的在大脑神经网络中的理性意象与特征相应的某一事物感觉印象比较一下,便能直接做出判断。

其次,对于某一事物的研究,只有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运用它。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谈三点体会:

1.只有进入特定的交易状态,才会产生盘感,即:心态平稳,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

2.操盘系统已经形成,有某种程度的稳定性,并且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种程度的“盘感”的可信度极高。

3.操盘手法与盘感是相对的、一致的,即什么样的操盘手法产生什么样的盘感,做短线的手法,产生的盘感只是小行情的波动;做中线的手法,产生的是对波段的预测;做长线的手法,产生的盘感是长期趋势的预见。

短线的操盘手法不可能对长期趋势有预见。正如同,造坦克的军事专家,不可能突发灵感画出一幅好画来,数学家的灵感不会是一曲优美的乐曲。对于这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很好的解释,马克思在他的着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指出:“不仅五官的感觉,而且所谓精神的感觉、实践的感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理性,都只凭着相应的对象的存在才能产生的。”盘感正是在操盘手法的相对稳定,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在特定的交易状态下形成的,对行情未来走势的正确预见。短线操盘手在判断行情时,所站的角度、所研究面对的对象与趋势交易者研判行情时所站的角度,面对的对象是完全不同的。因此,短线操盘产生的盘感不会是对趋势的预见。

最后,在盘感出现时,相信它,并付诸行动。在此值的一提的是,女性在这一点会比男性做得更好。因为她们具备某种先天的优势,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女人对感情刺激比男人敏感,她通过自己的感情看待生活,只凭激情就可以得到许多真理;而男人尽管用他的推理方法努力工作,却始终对这些真理一无所知。同样,一位人类研究专家指出:女性先知的历史要比男性久远。先天的本能,使她在真理不能被推断出来时,也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所以,金融市场的女士们应多相信自己的“第六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值得仔细品味的是: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第六感觉,直觉是人性中最有价值的因素。哲学家斯宾诺莎则做出这样的解释:它是一种高于推理,完成推理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它才能使人认识到无限的实体或自然界的本质。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纯粹性批判》中认为,人类除了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之外,还有一种能把二者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能力,就是能够直接理解的感受,即“理性直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