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民团军没有及时赶来解围,琼州府城能坚守几天还真的不好说,因此颜楚杰这话虽然多少有些卖弄的嫌疑,但也的确无可反驳。
颜楚杰接着说道:“今天请大家过来,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来是将目前的形势告知各位,好让本地百姓知道现在外面是什么情形。二来宣布我们接下来对琼州岛北部的布防措施,各位了解之后,也好尽力配合我们民团军……和地方官府,一起赶走入侵的海盗。”
明眼人其实早就发现今天这个场合不对劲的地方了,官府的头面人物一个都没出现,只来了一个府衙里的师爷作为代表。这不管是庆功还是誓师,没有官府的人出现都显得太不合情理。而颜楚杰所说的话,显然并没有把琼州官府摆着应有的位置上。
“来人啊,把地图挂起来!”颜楚杰一声令下,立刻有几名士兵在宴会厅旁边的墙上挂出了大幅的手绘琼州岛地图。
颜楚杰走到地图前,开始向在座的这些士绅讲解战局:“目前琼州岛北部除了府城之外,其他各个州县都已经落入这伙海盗之手。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报,这伙入侵琼州岛的海盗人数并不止之前传闻的几千,而是有近万兵力!虽然我们民团军已经打破了他们对府城的包围圈,但这伙海盗并没有退走太远,接下来恐怕还有很多场硬仗要打!”
“很令人遗憾的是,大明在琼州岛上的驻军根本就派不上什么用场,他们的战斗意志、武器装备、作战水平,都远远不及这伙入侵者。赶走海盗,收复失地这个任务,看样子只能由我们海汉民团来完成。”颜楚杰挥动手臂,斩钉截铁地说道:“为了能够确保战斗的胜利,在此期间琼州岛北部,包括府城在内的地区,所有的防务安排都将由我们海汉民团统一安排和指挥,如果在此期间不予以配合者……我们为大局考虑,只能将其视为海盗同伙进行处置!”
“燎原计划”的筹备时间超过半年,对于战后如何接收并控制原本属于大明的辖区,相关部门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安排和详细的规划。而要实施这些新的制度,首先要保证的便是民众的顺从。不管是恐吓也好,震慑也好,安抚也好,总之先得让民众听话,特别那些手里掌握着社会资源和话语权的上层人士,更是海汉首先要解决的对象。
颜楚杰召开这个集会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生活在府城的士绅们明白,如今在这里做主的已经换了人,而他们今后必须得遵守新的规矩,适应新的制度,以免像琼州官场上那些无用的官员一样,不声不响地就被抛弃掉。
当然他也没有指望仅仅凭借自己的一番演讲,就能彻底吓阻那些心里不安分的人,在海汉统一琼州岛的过程当中,势必会有一些“反动分子”跳出来螳臂当车,阻挠海汉的统治措施。不过往好的方面想,在这种时候,终究会有一些人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主动扮演带路党角色,海汉倒也不用担心在地方上无人可用。
从24日开始,府城的百姓们发现城门和各处衙门的守卫者全部由面黄肌瘦的卫所军换成了身着灰色短衫军服的海汉民团。城头上象征大明政权的黄底红日三角旗虽然还在飘扬着,但旁边却已经多竖立了一根旗杆,升上了一面红蓝相间的旗帜——据城内各处张贴的告示上说,这是海汉民团的军旗。就算再怎么无知的庶民,也能从这样的气氛中感受到这里的天要变了。
25日,民团军在东门外武装集结,然后从东门入城,由东西大道行军穿城而过。在此期间民团并没有对城内进行严格的军事管制,民众也得以近距离欣赏了一场由海汉军方有意安排的武装游行。而这种分列式的行进几乎是每个海汉民团士兵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府城里操练起来也是驾轻就熟。
人群中有人问道:“海汉人这长矛尖怎么这么窄?”
“那哪是长矛,你看清楚咯,那全是火枪!前面戳了把短剑,这样拿着火枪也能近身杀敌了……”立刻便有人很好心地进行了“科普”。
“这么多火枪兵……难怪人家来了没两天,就把海盗给打退了!”
“我大明也有火枪兵,为何打不过海盗?”
“你傻啊,你没看人家后面还拖着大炮来的!”
看着数十门由驮马拖动的火炮缓慢通行在大道上,所有的旁观民众都陷入了沉默之中。虽然府城的驻军也装备了不少火炮,但要嘛年久失修只能摆在城墙上做做样子,要嘛就已经在前几天与海盗的交手中被击毁,幸存的几门炮在后撤时过于慌乱,竟然丢在了阵地上被海盗给夺去了。而海汉民团的火炮数量,看样子要远远超过明军,至于其战斗力如何,似乎就更不需要怀疑了。
这支部队在一片沉寂中穿过府城城区,然后从西门开拔去了城外。仅仅过了一个时辰,远处便传来了隆隆的炮声。不问可知,这是民团军跟海盗干上了。即便是那些并不喜欢海汉民团出现在城里的人,此时也只能默默祈祷民团军能够尽快赶走入侵的海盗,让琼州岛重新恢复宁静。
而这个时候颜楚杰和钱天敦已经在府城以西十里一处庄园会合,一起商议接下来的行军安排。
“我现在放在儋州附近的就两千人马,其他人都已经安排往西撤离了,你们这边出发,我这边就安排撤退,保持一两个小时的间隔就行了,这样你们也好及时接收地方上的控制权。”钱天敦指着地图说道:“不过我这边留下的大部分是安南护****,他们的行军速度不太快,所以你们也不要赶得太急了,免得把戏演砸了。”
“我会记得提醒下面的人注意这个细节。”颜楚杰点点头道:“占下来的几个县城都一切正常吧?”
“只有澄迈出了点岔子,县衙失火把各种档案都烧了个一干二净。不过这对你来说未必是坏事,到时候在澄迈征地也就没什么压力了。”钱天敦笑道:“正好你也喜欢当恶人,这次可以当个够了。”
“那就抓紧时间吧,今天大本营发了电报过来,催促我们演得差不多就该收场了。”颜楚杰叹道:“你们好歹还打了几场仗,我这边带队过来,完全就是来武装游行,根本没捞着什么活儿啊!”
“知足吧,我们替你把脏活累活干了还不好?”钱天敦应道:“大本营催得紧,估计也是看这边的开销实在太大,想早点把戏完结了省点钱。”
正如钱天敦所猜测的那样,大本营催着快点完事,的确多少有那么一点原因是考虑到经费开支。这次在琼州岛北部的军事行动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光是出演反派的安南方面军就动员了超过五千人。再加上几乎倾巢而出的海汉民团,军委在琼州岛北部投入的总兵力已经近万,毫无疑问是穿越后投入兵力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
尽管在此期间其实并没有进行过哪怕一次的大规模交战,弹药的耗费量不大,但如此规模的部队每天人吃马嚼的消耗也相当惊人,而为了保障参战部队的物资供应,海汉不得不牺牲了近期的海上贸易,将海船集中起来作为后勤供应和投送兵力的交通工具。这里外里的开销算下来,大半个月里已经消耗了一个不小的数目。
而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军委所预计的效果已经基本达到,本地民众在短时间内很难意识到这出戏里的正反两派其实都是由海汉所扮演,而海汉接管地方事务的理由又是如此的充分和不容抗拒,大明已经基本没有翻盘的机会了。这个时候本着省一点是一点的考虑,大本营自然是要催促他们加快行动步伐了。
在经过了两个小时的模拟交战演习之后,两人已经就接下来的地区交接步骤商量出了一个大致的方案,而其后的行动细节,那就得在一进一退的过程中通过电台等手段来保持联络沟通了。
25日入夜,惴惴不安的民众终于盼来了海汉民团获胜的消息,而被击溃的海盗军已经撤向了西方,府城之围就此结束。围城长达半个月造成的阴郁心情立刻被民众抛诸脑后,城内的宵禁虽然仍未取消,但民众还是以各种方式庆祝了这场期盼多日的胜利。
“你看,只要我们能给他们提供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他们并不会在乎坐在统治者位置上的人是谁。”颜楚杰指着城墙根下几户正在施放烟火的院子道:“对这些老百姓而言,我们就是好人,而且我们比大明官府做得更出色。”
“过些日子等事态平静下来,在这边把归化民制度一推广,那时候才算真的把这里纳入到了执委会的治下。”接话的人是刚刚赶到这里报到的邱元,他已经被执委会指派为战后琼州府城地区的负责人。
邱元是执委会第一批外派干部,在驻崖办成立的时候就是成员之一,之后又调回胜利港,任港区管委会主任,要说与大明各界打交道的经验,在穿越集团内并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得到这次的升职机会也算是顺理成章,无可争议。
自26日开始,民团军一路向西行进,势如破竹般“收复”了澄迈、定安、临高等县,30日就已经推进到了儋州境内,速度比当初海盗军打过来的时候要快多了。
10月31日,在儋州城南经过一场“鏖战”之后,海盗军再次败退,民团的军旗顺利地插上了儋州城头,而这也就表示了琼州岛上所有被海盗占领过的城池,都已经被海汉民团顺利夺回。
当天下午,数千仓惶逃跑的海盗在儋州湾登船撤退,宣告了这次海盗进攻琼州岛的彻底失败。当然说仓惶逃跑似乎有点不太准确,据海边白马井渔村的百姓看到的状况,海盗们的撤退如同来时一样有条不紊,并没有什么慌张的模样。而民团军也没有进行衔尾追杀,直到海盗们完成登船,离开儋州湾半个多时辰以后,海汉民团的部队才赶到白马井,并宣布此地的一切都立刻纳入到海汉民团的军事管控当中。
1630年11月2日,大明崇祯三年九月廿八,肇庆两广总督府。
刘迁拿着一封文书匆匆走进了王尊德的书房:“大人,琼州岛那边有最新消息送来了!”
“哦?”王尊德抬起头来,放下手里的毛笔:“念!”
“……我部苦战五日,已于九月二十日收复琼州府城,杀敌逾千。九月廿二,破敌于澄迈县城,阵斩三百余名贼寇。九月廿四日,力战一日后破临高县城,毙贼寇头目数名。贼军一路西撤,我部星夜衔尾追击,两日后于儋州城外与贼寇决战……”
“到底战果如何?”王尊德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紧张起来,出声问道。
刘迁连忙接着读下去:“……将士不惜性命,终幸不辱命,顺利收复儋州城。其余贼寇自儋州湾乘船出逃,已不及来犯时三成人马,近期当无虑也……”
“好!好!好啊!”王尊德总算是一块大石头落到肚子里,没等刘迁把书信念完,就已经连声称赞起来。
这次琼州岛遭遇海盗发动的大规模攻击,对于广东官府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其严重的失职,在琼州岛几乎已经失去了北部所有城池的情况下,广东官府甚至还没组织好前去救援的军队。这种状况要是最后被捅到朝廷上去,广东这边上上下下的官员都要倒霉。
如果不是海汉这边主动派出了民团军前去作战,仅仅依靠广东官府自己的力量,那估计这个时候早就已经丢掉了琼州岛上的半壁江山。对于王尊德来说,海汉民团拯救的可不仅仅是琼州岛的几座城池,还有他本人头顶上的乌纱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