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北宋穿越指南

关灯
护眼

0578【一个比一个激进】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北宋穿越指南!

客房之中,摆着几套书,这是新买来的。

《道用策》已有好几个版本,朱铭版本一直在变,不断加入新的内容。陈渊回南剑州教授学生,也始终在进行修订。

东京版本和沙县版本,有一半章节相差极大。

另外还有阉割过的修订版,当时为了在东京传播,许多敏感内容故意隐去。随着朱铭的《治安疏》名声大噪,阉割版也被列为禁书,反而属于传播最广的。

此时此刻,萧楚手里拿着的《道用策》,是今年大明官方印刷的标准版。

这本书并非科举书目,但其中的一些篇章,被单独拿出来作为科举教材,比如数学、物理相关内容。

萧楚在学问大成之后,再读什么书就不求甚解,只理解这本书的核心思想。

因此他的阅读速度很快,一刻钟就扫完《道用策》的理论篇章,对弟子胡铨说道:“这套书是对格物致知的阐发,源自伊川先生对格物致知的理解,穷尽万物之理而致用。‘百姓日用即为道’此句甚妙,当浮三大白!”

胡铨则拿着《大学正义》说:“太子殿下的《大学章句疏义》,学生已在江西读过,但一些词句传抄有误。如今改名为《大学正义》,似乎又修订了少许内容,相比以前读过的更为精彩。有些地方跟先生讲的不同,太子殿下更为大胆直接。先生不便说破的事情,太子一言就点破了。”

萧楚拿过来扫了一遍,皱眉道:“有利有弊。”

朱铭注释的这版《大学》,把经文的某些顺序都调整了。并且做太子之后重新修订,对其中的“民本”思想阐述更深,甚至暗指百姓活不下去可以造反。

萧楚虽然也赞同“民为邦本”,但他更关注“皇帝集权”,这两者没有根本性冲突,在理想状态下还可以互相促进。

但现实往往不是理想状态,萧楚觉得在辅佐君王开创盛世时,可以短期内牺牲一部分百姓的利益。而朱铭的论述过于激进,或许会不利于集权统治。

胡铨说道:“弟子认为有利无弊,只要国策惠及大多数百姓,就算少部分百姓造反也不怕。太子殿下讲的是那昏君赵佶,昏庸残暴,盘剥无度,以至于天下皆反!”

萧楚没有再纠结于此,仅是略微点头,再继续翻看《道用策》后面的内容。

数学篇他在江西已经读过,是朋友悄悄抄来的,萧楚不但学会了阿拉伯数字,甚至连解析几何这些都已掌握。

然而,他此时拿到的这个版本,还有朱国祥加入的微积分……

相关内容并不多,只有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用。

但这已让精通术数的萧楚感到震惊,当下啥都不管,拿起笔就边看边写。

翌日,师徒俩前往礼部报道。

胡铨来礼部是为了递考状,即报上自己的基本信息,等着礼部审查并安排考号。

萧楚却是被地方官举荐,朝廷通过礼部进行征辟,他需要告诉礼部自己来了。

事情办完,二人又去打听智泉法师,结果那老和尚已病死数年。

傍晚时分,一个年逾四旬的中年男子,穿着官员便服来到客店,打听到房号便急匆匆上楼敲门。

“弟子冯澥,拜见恩师!”中年男子在门外作揖。

胡铨把门打开,作揖道:“兄长请进。”

萧楚仔细查看,随即笑道:“我也没教你几天,不必如此。”

冯澥说:“一日为师,终身为师。”

萧楚懒得计较这些,招呼冯澥坐下:“你已在新朝做官?”

冯澥是四川安岳人,回答说:“家父病故之后,学生扶灵柩回乡丁忧。太子起兵定蜀中时,学生见义军并不劫掠百姓,遂主动前往成都投效太子。初为营山县令,现已是礼部郎中。今日在礼部看到先生名讳,便一路打听前来拜见。”

“做得不错。”萧楚点头赞许。

冯澥情绪有些激动:“先生若早来京城三个月,还能见到赵乂若(赵旸)。他之前一直在翰林院,曹侯收复浙江之后,他就外放浙江做知县去了。”

萧楚说道:“你们既然在新朝做官,自当尽心辅佐圣君安民兴邦。”

“学生牢记教诲!”冯澥连忙说。

萧楚问道:“新朝如何?”

冯澥叹息道:“新朝万般都好,只是对官员过于苛刻。虽然无人敢有怨言,但恐怕腹诽之人颇多。”

胡铨忍不住问:“怎样苛刻了?”

冯澥低声阐述道:“小官小吏,俸禄皆涨。五品以上官员,俸禄却降了许多,其余诸多恩待也尽数取消。在地方为官,能自如取用的钱财也变少了。还有,比以前做官更累,增了许多刀笔吏的琐碎事务。”

胡铨不由莞尔,他算是听出来了,相比起以前的大宋,新朝官员干得多拿得少。

当然,也不是全部如此,低级官员的工资就涨了,一些吏员也有了正式工资。

冯澥继续说道:“督察院……也就是以前的御史台,如今的权力变得更大。左都御史陈东年轻得很,做事完全不计后果,连陛下的亲信也敢查处,其余官员自是不在话下。仅在今年,因贪蠹而罢官之人,七品以上者就有一百二十多人。其中三十几人,被流放至川南与熙河,永世不得再启用。连他们的子孙也不准科举,只有到了曾孙辈才可考试做官。”

胡铨听得瞠目结舌。

萧楚同样颇为惊讶,虽然他也看不惯贪官,但这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冯澥变得八卦起来:“临晋县令唤作杨怀恩,因为起征苛捐被人告发,听说督察院御史到了府城,竟吓得主动前往河中府投案自首。却是主动投案的贪官,只须老实交出赃款,就可免于流放边地,且孙辈就能参加科举。当然,如果贪赃实在太多,罢官下狱是肯定的,儿子也不得科举。”

胡铨啧啧感叹:“放在旧宋,哪会有这般事情?官员征收苛捐杂税,连贪赃都不算,根本就不能论罪。”

冯澥说道:“就是因为前朝贪污稀松平常,诸多官员到了新朝改不过来。即便朝廷规矩森严,贪污渎职者也遍地都是,每个月都有因贪污而罢官者。有许多官员已在怀念旧宋了,河北山东山西那边,甚至有官员投奔伪朝。”

“投奔金人所立的伪朝?”胡铨难以置信。

冯澥说道:“投奔伪朝的还不止一两个,都是听说御史要查自己,带着家人就畏罪潜逃了。”

萧楚怒道:“华夷不分之辈,抓到了必须处以极刑!”

事实上,今年还有往宋徽宗那里跑的贪官,刚跑过去不久李宝就带兵杀去了……

师徒三人聊到半夜,中途还让店家把饭菜送来。

冯澥走后,萧楚面带笑容对胡铨说:“新朝天子如此强势,吾等皆可有大作为也!”

并非所有官员都期待“宽仁之君”,萧楚、胡铨这一派就喜欢强势君主。

严格来讲,胡安国那一派也热衷于辅佐强势君主。

君主不强势,如何做圣王?

两日之后,内官前来传旨,带着萧楚前往宫中觐见。

这些征辟而来的官员,按流程都是要皇帝亲自考察的。

已经一把年纪的萧楚,显得格外有精神,仿佛突然来了人生的第二春。

等萧楚来到一处偏殿,发现主位坐着皇帝,旁边那个应该是太子,客座上却还坐着一个官员。

萧楚阔步上前,对皇帝和太子行礼。

朱铭介绍道:“这位是胡安国,字康侯,精于《春秋》。”

“不敢称精,”胡安国起身作揖,“愚弟胡安国,拜见师兄,吾曾求学于伊川先生。”

萧楚从容回礼,算是认下这个师弟。

萧楚是程颐的亲传弟子,而胡安国只是程颐的记名弟子。

两人除了都跟随程颐学习,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点:他们年轻时皆四处游学,并不拘泥于一家一说,而是博采众长之后融会贯通。

朱国祥微笑道:“老先生且坐。”

“多谢陛下!”萧楚作揖礼拜,坦然坐下。

朱铭开门见山直接考教:“江西有六位官员,联名荐举阁下。就连我那岳父,也称阁下为大儒,称阁下的《春秋》当世无二。”

萧楚也是不含糊,上来就语出惊人:“圣主欲王天下,其柄有二。一曰威,二曰福。二柄举,天下治。天子该当作威作福!”

有点意思。

朱铭笑道:“先生继续。”

萧楚说道:“威福者,罚赏也。一旦有失,则沦亡败乱。”

朱铭问道:“昏君赵佶也作威作福,二柄皆在,他怎就败亡了?”

“不然,赵佶看似作威作福,其实威福二柄俱丧。”萧楚说道。

“请细说。”朱铭道。

萧楚说道:“天子之威福源自何出?不外乎天时与人事……”

在萧楚口中,天时就是当权者面临的内外部情况,还包含各种天灾等等。而人事,则是对这些情况的协调处理,也包括政府框架、人事调动、民心士气等等。

身为皇帝,当看清局面、顺应时势,调动各种资源去解决问题。

“赵佶贬斥贤才、盘剥万民,此滥威也。君子贤良不得施展其才,黎民百姓不能温饱度日,赵佶还有何威严可言?”

“又大肆宠幸奸臣,溜须拍马之流,就能身居庙堂;杀良冒功之人,也可命为将帅。此滥福也!”

“太子之兵为何能战?赏罚分明而已。”

“作威作福,圣明之主。滥威滥福,亡国之君!”

朱铭微笑道:“先生讲了这么多,其实就赏罚分明四个字。”

萧楚说道:“要做到赏罚分明,何其难也?一要严明制度;二要力行不乱。舒王当年变法,只做到前一点,却没做到后一点,因此他变法失败了。”

朱国祥赞许说:“定制度,严执行,此言甚佳。”

萧楚继续说:“如何力行而不乱呢?整顿吏治而已。身为臣子,是无法整顿吏治的,因为威福不出于其身。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圣王。圣王作威作福,只要赏罚分明,何愁吏治不清明?”

萧楚激动得站起来:“陛下查处贪官就做得好。依我看,流放还是太轻了,贪赃超过一千贯,就该处以死刑!”

胡安国坐在旁边,愣愣看着自己这位师兄,猛然感觉今后的竞争压力很大。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