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逍遥小员外傅小官董书兰

关灯
护眼

第八百五十四章 两道政令 上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逍遥小员外傅小官董书兰!

次日,朝会。

这小朝会参与的人员不多,傅小官就把这会堂设在了议政殿。

此刻他还没到,但数十个官员已经到了。

“……你们是不知道那猪肉味道的鲜美!啧啧啧……”南宫一羽捋着长须,砸吧了一下嘴,还在回味。

“此肉和羊肉有极大的不同,它没有羊肉的膻味,极易烹制,烹制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总之,以后那香猪一号……这是陛下赐给那猪的名字,以后这香猪一号上市之后,尔等尝过恐怕就顿顿都离不开了。”

六部大臣纷纷点头附和,其余的那些侍郎常侍等等一个个听得目瞪口呆——他们知道昨儿晚陛下用猪肉宴请了这些大员,却没料到这些吃惯了山珍海味的大员们居然对那猪肉赞不绝口!

翰林院大学士文沧海这就纳闷了,他向南宫一羽拱了拱手,好奇的问道:“大人此言当真?”

“老夫活了大半辈子了,何时说过半句虚言?”说完这话,他忽然低声对文沧海耳语道:“你父亲文行舟文老夫子和陛下相交莫逆,老夫告诉你,而今工部就剩下十八头猪了!”

文沧海一怔,瞬间明白了过来,他嘿嘿一笑,“谢大人!”

就十八头猪了,若是下手慢了,恐怕就吃不上一口了!

要等到那香猪一号再次养大,这可至少又是半年的光景。

文沧海决定下朝之后和他爹说说,文家看似光鲜,但有苦自己才知道啊!

简单说来就两个字:没钱!

说起来是书香门第,可兄弟几人全是在清水衙门,文行舟说起来是当朝大儒,可大儒是个名头,朝廷又不发一文钱的工资。

以至于而今文家四世同堂还挤在一个院子里。

二弟文秀中曾经在政事堂,而今被改编到了门下省,说起来是最了不得的一个部门,可二弟在门下省仅仅任了个从六品的城门郎,也就是管城门钥匙的。

三弟文星照曾经在司礼监,而今陛下将司礼监的人全换成了太监,三弟被调到了中书省,任了个七品上的主书。

皆无权势,自然也没有多余的进项,这日子可就过得苦哈哈的。

莫要说吃羊肉了,就猪肉,那难吃的猪肉,一个月也不过能够吃上两三次。

要说起来,这翰林院掌管的是武朝科举,可武朝这科举是从虞朝学来的,还是父亲当年一力推行才渐渐建立起了这科举制度。

但武朝人才的选拔,绝大部分还是士族举荐为主,真正能够通过科考脱颖而出的,除了武朝最为有名的骊山书院之外,偌大武朝其余各州皆寥寥无几。

倒不是说没有读书的人才,而是这些人才几乎都出自士族之家。

读书很花钱的,家境不够殷实哪里能读多少书,又哪里能够得到士族大阀的举荐。

寒门无贵子,这句话在武朝千真万确!

所以翰林院每年举办的科考,更多的就是走个程序做个样子罢了。

对此弊端,文沧海早已上书多次,却没有得到陛下的回复。

久而久之,他也懒得再提了。

就在群臣们的窃窃私语中,傅小官穿着一身便服径直走了进来。

——对于这位陛下的着装问题,礼部尚书也已经懒得再提了。

莫要说这样的朝会,就是大朝会,陛下现在也极少再穿龙袍了。

他说……那玩儿穿脱都很麻烦,现在天气这么热,穿在身上更热!

不如这麻衣舒爽!

好吧,有其父必有其子……这话不对,文帝可是很讲究礼仪规矩的,只有武帝,可武帝不是陛下真正的爹呀!

陛下这身份问题弄的不清不楚。

你说他父亲是文帝吧,他又册封了武帝一个太上皇。

你说武帝是他爹吧,他又规规矩矩的祭拜了文帝。

原本固执的萧玉楼是固执的想陛下把这事捋顺,但他所有的折子都被留中,后面尚书令孟大人寻他喝了一台酒,聊了一宿的天,他才最终放弃。

所有……究竟谁才是陛下的爹!

这成了萧玉楼心里永远的一个结。

“我先说。”

傅小官站在台上发了言,群臣顿时安静,“第一,文大学士多次上书,谈到了而今科考的弊端,这大半年来我也基本算是弄明白了,原本打算将科考改革放在明年,但现在看来得提前,因为秋闱就快到了,若是延后一年,就会耽误许多学子们的前程。”

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事实上卓一行南宫一羽等人是非常清楚的,但这么多年以来,通过他们所举荐的官员已难以计算。

按照规矩,只要是他们举荐之人被朝廷选中成了这朝中的官儿,这人是要归属于举荐者的门下,称举荐人一声恩公的。

也就是说,举荐人和被举荐人之间,存在着属从关系,二者此后的利益便就此相关,并休戚与共。

就像而今朝中,依然有许多陈氏吕氏等等大阀以往举荐的官员,甚至有那么一些人已经官居三品。

这能一刀切断吗?

显然不能。

若是要捋下去,只怕从二品大员到七品县令都逃不脱干系。

傅小官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并没有登基就去切这一刀,甚至还不得不重用这些官员,否则,他将变得无人可用。

那么今儿个他将这个敏感的问题提了出来,又是作何打算?

除了文沧海心里极为欢愉,其余人都有些惴惴不安。

就算是卓一行和南宫一羽,也担心这少年皇帝用药过猛。

“从今岁之前的一切过往,朕既往不咎。”他用到了朕,这算是极为正式的告诉这些大臣们了。

“科举,乃一国取士之根本,科举的本意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朕以为这举荐之政策而今不符合武朝发展之需要,故,朕决意,废除举荐之政策,所有学子,皆需通过科考之选拔而入仕。”

此间寂静无声。

唯有傅小官的声音在殿堂里铿锵回响:“此乃国策!朕任命文沧海大学士为今岁秋闱主考官,赐天子剑与金鱼佩!文大学士需带领翰林院着手重建三级科考制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