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汉骑

关灯
护眼

第363章 都不简单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汉骑!

北京城,西暖阁内,崇祯皇帝面色阴沉,在他面前,王承恩、温体仁等人都跪在面前,崇祯刚刚是从田妃那里来的,因为李信封锁了喜峰口,洪承畴领军正在向前挺进,即将就能将皇太极这个最大的敌人拦截在关内。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刚刚风流了一夜的崇祯皇帝,今天一早上,就接到了一个坏消息,可以说一个巨大的坏消息,洪承畴星夜派人从前线送来的,遵化失守了。这对于崇祯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大事。偏偏,这遵化成若是被人攻破,崇祯皇帝也许不会怎么样,可是偏偏是被内贼献城的,就让崇祯皇帝又羞又怒。

崇祯皇帝虽然不善兵事,但是也知道,遵化城极为坚固,里面的粮草很多,这下失守之后,就会让皇太极等人有了一块立足的地方,一面可以地方洪承畴的进攻,一面可以从容进攻喜峰口,十万大军虽然被封锁在遵化和喜峰口之间,可是同样的,皇太极有足够的粮草和武器,可以让他支撑很长的时间。可是他能支撑,李信能支撑吗?还有洪承畴的兵马也是需要无数的粮草来支撑,朝廷能有足够的粮草吗?崇祯皇帝还真是不知道。

“传旨,夷吴国俊九族。还是有邓希诏,也照样夷九族。”崇祯皇帝忽然冷哼哼的说道:“这样的人死不足惜,朕有朝一日,一定会将其千刀万剐。”崇祯对两个人怨念极深,若不是这两个人,自己的心情怎么会变的如此之差呢?

至于下面的温体仁等人也是心中暗骂,眼看着这要灭了皇太极,如此大的功劳,前线的将士们会得到一些,自己的这些中枢的人也能分得不少,就被这两个家伙给弄没了,众人自然是不高兴了。

“皇上放心,眼下征北侯已经封锁了喜峰口,这两个家伙虽然暂时逃了一命,但是必定是不能过喜峰口的。”王承恩也是胆战心惊,想那邓希诏可是宫中之人,能放出去做监军,自然是在宫中有点关系了。这要是追究起来,他王承恩也是要倒霉的。

“吴阿衡现在有消息吗?”崇祯点了点头,又皱了皱眉头,他对这个吴阿衡是又恨又气,但是却又是担心,正是此人的有眼无珠,让吴国俊这样的人有了机会,打开遵化城门,放多尔衮进城。可是吴阿衡毕竟是没有投降建奴的,对大明还是很忠心的,这让他很欣慰。

“听说是被建奴俘获了,因为不投降建奴,被建奴恼羞成怒之下,打断了双腿。”王承恩赶紧说道。

“虽然犯了点错误,但是毕竟是一个忠臣。”崇祯皇帝叹了口气,摆了摆手说道:“此人就不要追究了,眼下是要将建奴封锁在遵化和喜峰口之前,前线的洪承畴有什么看法?”

“洪承畴上书说,只要征北侯能挡住敌人的进攻,他就能将建奴堵在弹丸之地。”温体仁赶紧说道。

“哼,什么事情都靠李信,李信手中只有那点人马,一旦拼光了,建奴就会破关而出,到时候洪承畴能挡住对方吗?”崇祯有些不满了,冷哼了一声,说道:“他兵马现在已经快有二十万了,却不敢主动出击,简直是废物。”

“皇上,现在双方需要的是时间,我军胜券在握,时间拖的越长,我们获胜的机会就越大,损失也就越小。洪承畴紧闭营门,而征北侯背靠险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利在缓胜,而建奴的骑兵很是强悍,这个时候粮食尚且充足,骑兵正好用力,所以洪太巴不得我们立刻就与他决战,提前决战,对他的好处就越多。”王应雄在一边解释道:“最好是将洪太给拖死,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用最小的代价就能歼灭整个建奴。”

温体仁等人也都连连点头,在他们看来,已经锁定胜券,既然如此,还不如慢慢的耗下去,最后就能轻松获胜。

“若是如此,那就好办了。”崇祯皇帝摇摇头,从一边取出一本奏章来,说道:“朕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中原形势紧张,高迎祥等人见朝廷大军去对付建奴,现在实力又展壮大了起来了。”原来崇祯皇帝之所以如此着急,一方面是因为二十万大军每天消耗的粮草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而更重要的是担心中原的那些义军的缘故,恨不得立刻就让洪承畴等人消灭了建奴,抽调兵力,对付中原的那些义军。

“皇上,这论野战,当属征北侯的兵马,何不让征北侯的兵马率先进攻呢?”王应雄眼珠转动说道。

崇祯皇帝听了之后,正待有所表示,忽然外面有太监闯了进来,大声说道:“皇上,征北侯有要是启奏陛下。”

“快,快,拿上来了。”崇祯皇帝从来就没有像今天这样,希望看到李信的奏章,不过等到他打开奏章之后,随便扫了两眼,面色又阴沉下来了。

“都看看吧!建奴果真是狡诈。居然用抢夺过来的百姓威胁征北侯,让征北侯让开一条大路,放建奴过去。”崇祯皇帝将奏章丢在温体仁身上,自己却是在大殿内走来走去。李信给自己提了一个难题,可是也能想象的出来,这样的事情对于李信来说,也是不好解决的。几十万百姓若是因此被建奴所杀,恐怕天下人一口吐沫就能将李信给淹死了。

温体仁等人跪在地上看着李信送来的奏章,看了半天,脸上也都是一片阴沉之色。显然众人对于这样的问题都不好解决。为了百姓,放了建奴,莫说这次勤王大军每天所耗甚多,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机会难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有这样的机会,要知道,明朝和建奴屡次作战,什么时候取得胜利的,一般的都是大败。就算是胜利,也是因为李信的缘故,眼下这样的机会错过了就极为可惜了。

可是更重要的是,在场的都是文人,都是读书人,讲究的是仁义之道。讲究的是圣人之道,为了建奴,死了数十万百姓,这传扬出去,恐怕天下的吐沫星子都将众人给淹死了。

“这个李信也太可恶了。这种事情自己私下里解决就是了,为何将此事传给朝廷。真是可恶。”温体仁眼珠转动,心中不由得暗骂李信:“这种事情,众人心中实际上都知道该怎么做,大不了李信做了之后,朝廷给他遮掩一番就是了,这下好了,将事情摆在面前了,恐怕此事已经传遍整个京师了,众人想遮掩都难了。”

“李信或许是故意如此。”王应雄眼珠转动,他也感觉出来了,李信将此事说了出来,虽然表面上极为尊敬朝廷,但是实际上,却是将朝廷放在火上烤。以前就算是犯了错误,百姓们只是对李信感到反感,可是朝廷若是接了活来,出了什么错误,那就是朝廷的责任,可以说,这里面只是李信的奸诈而已。

“皇上,机会难得啊!若是除掉这个机会,下一次能将建奴都困在弹丸之地,恐怕是很难了。”王承恩跟随崇祯身边时间很长,他见崇祯脸上露出一丝为难之色,赶紧在一边说道。

“皇上,建奴这些年来肆意骚扰我边关,杀我臣民,掠夺我粮草,边关的百姓苦不堪言,恨不得渴饮其血,饥食其肉,现在建奴被困在遵化与喜峰口之间,这正是为边关百姓报仇雪恨的机会,皇上,臣以为这样的机会不能错失。否则的话,以前那些死在建奴手中的百姓们会安心吗?”温体仁也忍不住说道。

“可是征北侯在奏折上说的很清楚,建奴以数十万百姓为要挟,若是不让其出关,他就在关下杀了这几十万百姓,这些百姓可都是无辜的啊!”崇祯皇帝也知道这件事情该如何选择,可惜的是,他更加看重的是名声,他要做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君王,为世人所铭记,让他下圣旨,让李信不要理睬这些百姓,他还真做不到。

“皇上,建奴残忍,若是不趁机将其歼灭,我们以后将会死伤更多。”王承恩劝说道:“这个时候虽然死了几十万人,但是从长久来看,以后减少更多的伤亡。臣以为这样的买卖是很划算的。”

“这?”崇祯皇帝闻言面色一动,实际上在他心中也是这么想的,王承恩跟随崇祯很长时间了,看的出来,崇祯皇帝死要面子,一心要做圣君,对于这种决定,是不可能从他口中说出来的,唯独王承恩自己才会说出来,他是说出了崇祯心里的话。

可是作为皇帝,这样的话不好说出来,哪怕众人说的再怎么天花乱坠,他也不可能当面做出这种决定。当下叹息道:“传旨给李信吧!让他斟酌着办,朕不希望建奴有一人逃过了喜峰口。一旦成功,朕就封他为辽国公。”

温体仁等人面色一变,顿时思索起崇祯言语之间的意思来,却是胆战心惊,这个崇祯皇帝显然已经同意了众人的建议。只是这些话不好从他自己嘴巴里说出来而已。

只是,这件事情李信会答应吗?而且,崇祯的话并不是圣旨,而且这其中的意思都没有表示出来,仅仅只是一个暗示。在场的人都是老狐狸,这万一李信做了,必定会引起朝野清流们的非议,那些自认为正义的官员,对李信肯定是大家诽谤,甚至连崇祯皇帝自己都要跟着后面倒霉,到时候,崇祯皇帝还记得今天的话语吗?还记得自己的承诺吗?这个可能性极为没有,到那个时候,倒霉的还是李信。

“皇帝陛下可是打的好算盘啊,只是此事李信会答应的吗?”温体仁却是摇摇头,李信若是这样好对付,就不会有这样的奏章传来,李信也是故意如此,想将所有的罪名都砸在崇祯皇帝身上而已。实际上,这种事情谁也不愿意碰到,最起码温体仁认为李信这封奏折就是想着让崇祯皇帝自己拿主意,将骂名都放在崇祯身上,当然崇祯皇帝也不傻,没看见吗?他照样下了一道模糊的圣旨。

当然,无论是温体仁或者是其他人都不会管这件事情的,一道圣旨很快就下达到喜峰口,而此时也在北京城内引起了反响。一些清流中人开始四处宣扬此事,许多人都在酒馆、青楼内大肆评论此事,或是要求用一点代价消灭建奴,以达到长久治安,有的人却是建议,以人为本,存仁义之道,用一条生路换回这些百姓,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

不管怎么样,在喜峰口,无论是李信或者是皇太极却都没有见此事放在心上。两者都是盖世枭雄,所考虑的固然是有仁义名声这一块,但是更重要的是利益。就是李信,在考虑自己名声的同时,更多的是利益。

一时间,喜峰口下罕见的安静下来,一个是在观察如何尽快的拿下喜峰口,而另一个却是在不断的加固着喜峰口的防御。

这一日,皇太极的黄罗伞盖出现在喜峰口,他望着高耸云霄数十丈高的喜峰口,深深的吸了口气。就是这个喜峰口,这次最起码要让他出一口大血了,耗费了无数兵马、钱粮攻入中原,没想到在这里居然被自己的仇敌包了饺子,然后还要请他让出一条道来,这对于皇太极来说,简直是一个极大的耻辱。

“皇上,你看关前面,有许多土墙,这是做什么用的?”宁完我看的仔细,他看见喜峰口下有许多面土墙,这些土墙有半人多高,却是不知道做什么用的。

皇太极等人显然也注意到这一点,那多尔衮思索了片刻,放说道:“有这么多面土墙,我军进攻就是麻烦了,先要应对的就是这么多土墙。而李信背靠强关,立在关上,就能轻松放箭,射杀我军。”

“李信用兵诡诈,不能小觑。”皇太极看了看周围的土墙,最后摇摇头说道:“你们看出的这些土墙是用来抵挡我军的,却不知道,这些土墙可不是用来抵挡我军,而是用来方便那些百姓的。”

“方便那些百姓?这是为何?”众人惊讶的望着皇太极,显然不明白皇太极为何会有如此言语。

“你们看看,那土墙虽然有不少,可是中间却有一条三匹马组成的大道,供人行走,嘿嘿,李信这是在防备交换百姓的时候,有大军趁机冲关。李信在意的还是这些百姓。”皇太极心机深沉,很快就明白这里面的道理。

“皇上的意思是说,我们能用这些百姓换我们出关的一条道路?”多尔衮等人听了之后,无不欢声雀跃,这可是一个好事,若是李信真是一个残忍之人,丝毫不将这些百姓放在心上,恐怕众人也不知道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冲出关去。

“没那么简单。”皇太极却是摇摇头,说道:“李信他们做出了诚意,眼下就要看我们的了。若是我们满足不了对方,那就是决战的时候了。”这事情若是如此简单,李信也就不是李信了,皇太极深刻的明白自己的对手,绝对不会就这样简简单单的放自己等人过去,十万大军数目何其壮大。李信不可能将这十万大军尽数放回草原,除非他是傻子不成。

“皇上,臣弟愿意走一遭喜峰口,还请皇上允许。”这个时候多尔衮忽然上前跪倒在地大声说道:“我军之所以被困喜峰口,都是臣弟一手造成的,臣弟愿意去游说李信,让李信同意以百姓为条件,放开一条大道,让我们回归草原。”

“十四弟,这?”皇太极闻言一愣,他原本想着等到回去的时候,要狠狠地责罚多尔衮,但是这个时候一见多尔衮如此模样,心中顿时有了一丝松动,上前将多尔衮搀扶起来,说道:“李信此人极为奸诈,毫无仁义可言,上次范先生前去,遭受了羞辱,这次你要去,恐怕性命难保啊!”

“为皇上而死,臣弟死而不悔。”多尔衮低着头咬牙切齿的说道。实际上,他此举就是察觉到皇太极准备回去之后再收拾他,这个时候打一张悲情牌,让皇太极收拾他的时候,有点顾忌。另一方面,也是想见识一下李信到底是什么人物。

“皇上,十四贝勒是满人,不是汉人。”宁完我轻轻的叹息道。

“好,十四弟尽管前往,若是李信对十四弟有什么举动,我一定会杀了这几十万汉人百姓为十四弟报仇的。”皇太极点了点头,冷哼哼的说道。

“臣弟谢皇上。”多尔衮心中一暖,知道自己这一关算是过了。

“十四贝勒此去,皇上可让人流言中原,想必崇祯皇帝一旦知道李信和我军商谈之后,肯定是不会放过李信的,到时候,两者之间肯定是有龌龊,无论是对于现在还是以后,都是有好处的。”说话的是范文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